學生的起點水平不容樂觀,簡單地對他們進行雙語教學無異於拔苗助長。部分學生的英語水平與能夠順利接受雙語教學的標準存在一定差距,具體表現在專業詞匯不夠,造成閱讀困難。這可能因為學生之前一直接受的是公共英語教育,缺乏專業英語方麵的指導。學生聽與說的水平也不盡如人意,這與我國傳統外語教學一直強調學生讀、寫能力有關。此外,學生的專業知識儲備也不夠充足,難以做到遷移、融會與貫通,這將造成專業知識前後無法相互溝通,新知識的學習似值非值,一知半解,缺乏嚴密的邏輯性和係統性。起點水平低的學生占總體的絕大部分,忽視他們的存在相當於放棄了專業教學的半壁江山,會直接損傷學科教學的整體質量,這將與雙語教學的初衷背道而馳,最終得不償失。

    四、教師因素分析

    學校雙語師資數量偏少,教師的職稱總體水平不高,而學曆水平總體層次較高,但年齡結構不盡合理,有一部分是剛剛留校,比較年輕。部分原因在於不少專業水平高的年紀較大的教師當年學習的外語是俄語,這為進行漢英雙語教學帶來了障礙。

    (一)教師都能認識到開展雙語教學的必要性及好處,並對學校未來的雙語教學充滿期待,大部分教師對學校的管理措施及待遇感到滿意,但也有少數不滿的聲音,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水平和將外語學以致用是教師承擔雙語教學工作的兩大主要原因。

    (二)在教學實踐中,大部分教師能夠用雙語清晰、準確地講述教學內容,但在指導雙語討論和吸引和保持學生的注意力等方麵還有待提高。

    (三)目前教師提高自己的雙語教學能力的主要途徑為自己的摸索與努力,大部分教師對培訓的效果基本滿意,但有少數教師並不認同,大部分教師希望今後可接受雙語教學技能技巧和英語知識及文化方麵的培訓。

    總體而言,學校現有雙語教師的來源單一,在數量和質量上都難以滿足目前雙語教學的需要。而目前學校缺乏對師資培訓係統、科學、持續的規劃,使得需求與供給之間形成巨大矛盾。

    五、教材分析

    多數教師選用原版教材,部分教師采用了“原版教材” “自編專業詞匯表”或“中文教材” “自編英文資料”的做法。教師認為原版教材的專業背景知識和閱讀習慣對自己構成了難度,而學生認為編寫思路和專業詞匯才是難點。大部分教師和學生都希望能夠在教材之外配上中英文輔助教材,並希望配套參考資料以印刷品、課件、網站等的綜合形式出現。

    目前“從哪選”、“如何選”是教師選擇雙語教材時的最大困惑,部分原因在於國內專業原版教材數量有限。同時,目前學校也缺乏專門針對雙語教材的質量認證體係,無法為教師提供參考、比較的依據。

    六、教學傳遞策略因素分析

    部分學生並不認可教師的教學策略,認為超過了自己現有的接納水平。具體表現在:

    (一)課堂教學策略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