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優化知識結構,製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

    教學計劃是實行學分製的基礎,構建新的課程體係是實行學分製的核心。在製定適應學分製教學管理的教學計劃中,應根據知識經濟時代對人才培養的要求,體現最新的科學知識和科技成果,把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的理念和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思想貫穿、體現在各個教學環節中。整合基礎課程和學科基礎課程,構建大學科基礎平台,本科培養後期實行較寬口徑的專業教育。在培養人才方案上,一是變革單一的專業教學計劃為由專業教學計劃、人文素質教育計劃和研究性實踐及創新能力培養計劃三部分組成的人才培養方案。二是按照拓寬基礎,淡化專業意識,加強素質教育和創新能力培養的思路設計人才培養方案,綜合考慮調整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三是改革教學內容和課程體係,加強不同學科之間的交叉和融合,推進教學內容、教學手段的現代化,並根據學生的不同要求、不同水平設置不同層次、不同模塊的課程。四是突出創新能力的培養和學生個性發展,為學生的稟賦和潛能的充分開發創造一種寬鬆的環境。

    (二)健全完善的教學管理運行機製

    在內部管理體製上要實行校院兩級管理,將管理重心下移,明確各自在教學管理中的職責,體現“學院自主辦學,學校宏觀調控”的思想,充分發揮學院辦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推動課程體係、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推進考試方法的改革;強化實踐性教學環節,融教學、科研為一體;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獲取、選擇、利用反思的能力等,建立自我約束、可持續發展的教學運行機製。

    (三)建立選課製度,強化教學管理

    規範選課製度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必要條件。由於學分製的核心是選課,在加強選課過程管理的同時,規範好選課的“量”與“度”,對學生選課開展指導,建立嚴格的選課審批手續。在充分考慮教學資源、學生需求等具體情況的基礎上,增加選課的自主性,並對選課、考試等各個環節實行計算機管理,提高教學管理的科學化、規範化水平,以穩定教學秩序。

    (四)嚴格學籍管理,實行彈性修業年限製和學分績點製

    嚴格學籍管理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學籍管理製度是高等學校對學生管理的基本製度,在學分製條件下,教、學、管都相對學年製靈活一些。為此,學校可以建立靈活的學籍管理製度,並實行彈性修業年限。這樣不但滿足了學生創業和勤工儉學等需要,而且也為學生構建自己的知識體係以及合理安排學習創造了條件。同時實行學分績點製,能更準確地反映學生的學習質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平均學分績點可按如下方法計算: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