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行政型教學管理模式的現狀與問題

    行政型教學管理模式具有集中統一、有章可循的特點,可以避免各行其是、任意行事,在我國教育發展史上起過非常積極的作用。但因它在具體的管理中主要隻是滿足於教師在“教”,學生在“學”,滿足於教學不出問題,對於共性管理多、個性管理少;低層次的管理多,高層次的管理少;行政權力的管理多、學術權力的管理少等,因此行政型教學管理模式逐漸顯現出以下弊端:

    其一,很難在教學效果與人才培養質量上真正把關。這種管理隻是一種表層形式上的管理,往往隻能在表麵上對教學活動、教學過程與師生行為進行一些製約,不能真正對教學效果與人才培養質量進行把關。因為教務部門的管理人員並不熟悉各學科的業務,不了解各學科的培養目標與要求,無論是對教學效果的檢測、學生學業的考核,還是對教師的業務能力、教學水平的評估,都無法在質量上真正把關。因為教學管理不僅僅是組織形式上的把關,關鍵則在於對教學效果與人才培養質量上的把關,能真正做好這一工作的隻有熟悉業務、內行的部門和人士才能完成。

    其二,很難提高管理的檔次與水平。調查研究表明,大多數高校教務部門的管理人員在學曆、職稱、業務能力與水平方麵相對教師群體而言還是要低一個層次,加之專職的行政管理人員不一定能全麵了解各學科的業務,在教學質量檢測、考核、評估的標準方麵、在教學活動的監控、指導、改革等方麵也難以達到一個較高的水平。

    其三,不利於係部、師生教學改革的開展。由於學校的教學活動是在教務部門的監控、指導下進行,係部、師生必須按照教務部門製訂的各種條條框框去開展教學活動,沒有什麽自主權,不僅進行教學上的改革與開拓創新很困難,而且容易導致師生產生一些不滿或抵觸情緒,不願開展教學改革與創新活動。

    三、我國高校教學管理改革的建議

    高校要推動“創新教育”的順利進行,使教學管理真正有利於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就必須改變傳統的行政型教學管理主導體製,實行新型的管理體製。

    (一)改革思路

    知識經濟時代中國高校學術權力在治校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必須明確分工,保持必要的協調,才能實現高校動態平衡發展。基於這種思想,如何逐步加強學術權力的地位,完善高校的學術管理也就成了新型管理體製的難點所在。與行政型管理模式相對,學術型管理模式下,管理任務主要依賴學術委員會策劃和完成,它是一種內行的管理,體現在: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