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民

    摘要:當前高校實踐教學不能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這既有管理部門辦學思路的問題,又有學校條件的約束,還有教師聘任考核等方麵的原因。解決這一問題需要我們轉變教育思想,明確教育目標,主動適應形勢變化,還需要我們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方針,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培養具有良好道德素質、實踐能力和創造精神的人才。

    關鍵詞:實踐教學 教師考核 教學和科研

    一、高校實踐教學不足原因淺析

    從某種程度上說,我國目前的高等教育還處於粗放型階段。教育帶有普及性,重視傳授知識,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欠缺。同時從曆史的因素來看,高校長期以來一直從屬於政府管轄,自立意識不強,也使高校缺乏危機意識,缺乏市場觀念,缺乏自主辦學的動力。影響實踐教學薄弱的因素主要有:

    (一)政府對高校的考核目標單一化

    國際上,高等學校的定位通常比較精確,如美國的高校可分為研究型大學、博士授予大學、綜合性大學、普通四年製學院、社區學院及專科學校,它們均有各自定位,彼此之間競爭並不激烈,而我國過去對學校的設置則由中央和地方各級部門依各自管轄權限而設,相當多的學校不能主動適應市場需求,不能準確的定位。高校擴招以後,行政主管部門對學校缺乏分類考核,並且把學校領導的級別與學校規模、科研水平和學位授予點直接聯係起來考核,致使高校無暇顧及實踐教學環節。

    (二)高校對教師考核目標單一化

    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對高校考核目標的單一化,導致學校對教師考核目標的單一化。各高校為了爭升格、設點,將不切實際的科研任務強行分攤到教師身上,並以此作為其優勝劣汰的考核標準。20世紀90年代末期開始,一些高校實行校內津貼製度,將教師的級別大幅度增加,通常學校將教師按照資曆(含學曆)、職稱、科研成果、研究項目(與項目級別和經費數額掛鉤)、獲獎情況等進行綜合排隊分為9個級別至12個級別,這種排隊最主要的依據就是科研得分,考核教師在不同級別的刊物上發表論文數目的多少,申請科研項目和科研經費的多少,這種做法導致教師沒有心思、沒有精力重視實踐性教學環節。

    (三)學校經費限製

    如果說企業的行為基礎是賺錢,那麽高校的行為基礎則是通過對錢的使用來滿足社會各界的教育需求從而維持學校的聲譽。盡管許多人認可大學對社會經濟正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但日益增長的辦學費用和搖擺不定的資金來源已使世界範圍內的高等教育麵臨嚴重的財政問題。從我國高校的實際來看,那些經費來源主要由地方財政撥款的高校往往情況更為嚴重。地方財政對高校的撥款僅夠支付教師的部分工資,教師津貼和學校發展都要靠學生的學費收入,學校最緊要的事是規模擴大,申請更多的學位授予點,提高級別。沒有精力、沒有能力解決實踐教學的問題(如實驗室建設,實習基地建設,實驗教材編寫),形成學校實踐教學的“瓶頸”。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