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育課程內容的選擇要堅持科學性、實用性

    體育課程應多增加身體鍛煉知識、方法等內容的教學,要將運動健身效益等知識周密計劃並安排在體育課程之中。在運動技術技能教學方麵,要確實提高效果,同時在篩選項目時應考慮項目的需要。高校體育教材在內容上要有選擇性、針對性,應結合專業和職業選擇有利於未來工作、生活所需要的項目進行教學,這樣不僅可以激發他們在校期間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並增強體質,而且還可以利用在校所學到的鍛煉手段來指導畢業後的健身活動。

    (四)完善體育教育評價機製

    首先要建立科學的評價標準,明確高校體育具體的培養目標,使評價目標與教育目標一致。評價內容要不斷擴展,體育教學評價的內容要注重多元評價(包括學生的認知、技術技能和情感三方麵),其次要綜合運用多種評價方式。在以往的教學評價活動中,比較注重一般評價、教師評價和終結性評價。這種評價方式以統一的標準去衡量所有的學生,是不公平的,忽視了學生之間的個別差異,失去了評價反饋功能,對激勵學生、提高學習效果以及幫助教師改進教學意義甚微。基於上述情況,要改變單純采用終結性評價的方式,而要采用診斷性、形成性、總結性、可定量評價相結合。在體育教學中,存在著大量的人文因素,像學生體育態度、思想品德、心理素質、鍛煉能力等指標具有明顯的定性特征,是難量化,如果忽視這些難以量化的指標,教育評價則失去全麵準確性、缺乏科學合理性。要使評價淡化甄別選拔功能,把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結合使用,把學生的進步幅度納入評價內容,強化激勵、發展功能。科學評價,重在激勵,充分利用評價來調動、激勵學生學習,使每一位學習者都看到自己的進步。

    (五)實施體育課程管理的科學化

    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極大地擴展了人的智力和能力,計算機現已被各個領域廣泛運用,同時也促進了高校教育的現代化,計算機管理已開始運用於體育課成績統計中,但這還是初級水平,還應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管理作用,實施體育課程管理的全麵科學化、係統化和計算機網絡化。

    §§四、實踐教學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