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呆板

    長期以來,學校體育教學沿襲運動技術為主的傳統,使體育教學嚴肅有餘、活潑不足,而現行大綱的基本教材,基本上是按競技運動的體係編排的,不少項目在技術難度或場地器材方麵都難以麵向全體學生。體育教學過程中由於教學方法單一,使教學顯得機械、呆板。課堂組織過分地強調“統一”,多年來一直嚴格按照講解、示範、練習的模式進行體育教學,學生缺乏主動性,體育課缺乏生機。

    (五)體育考核標準統一化、課程評價體係不健全

    教學評價理念和方法陳舊,表現為過分強調客觀化和量化評價。評價內容呆板、單調,存在教與考背離的現象。作為評價主體的學生消極被動,不能很好地體現教育過程的民主化和人性化,對一些非技能類素質,尚沒有令人信服的評估標準,從而使評價的客觀性受到質疑。終結性評價在整個評價體係中仍然占有很大的比例,缺乏對過程的評估。

    三、對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

    針對體育教學內容存在的上述幾個問題,高校體育課程教學將如何改革,才能達到體育課的特有功能?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麵進行。

    (一)改革教學指導思想,樹立終身體育觀

    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必須從指導思想著手,大膽轉變觀念,以終身體育為主線,以學生終身受益為出發點,建立適應現代教學思潮的體育思想,決不能停留在浮淺的表麵上。我們要不斷提高認識,更新觀念,把著眼點由目前擴展到未來,把培養學生終身從事體育活動的能力和習慣作為體育教學的指導思想,堅持向學生實施終身體育的教育,以增進學生健康為目標,把體育教學的方向從追求外在的技能水平掌握轉移到全麵追求學生身心協調發展上來,充分發揮高校體育教學的優勢,把體育教學與社會、未來銜接起來,突出高校體育教學的功能,使學生終身受益。

    (二)構建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

    學校體育的本質功能是增強學生體質,促進身心健康。然而,每周兩學時的體育與健康課僅90至100分鍾,如果有效練習密度按35%計算,學生每周直接的身體練習不超過35分鍾,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也難於實現“增強體質”的目標。其實,學校體育對學生的影響,絕不僅僅在於課堂,還有一個課外的廣闊天地。課外體育是課內體育的延續,讓課內體育和課外體育完美結合,才能使學生個體在不同環境中實現全麵發展。因此,學校重視課外體育工作,把學生早操、課外俱樂部活動都納入到體育教學考核之中,形成課內課外一體化教學模式。同時,建立健全課外活動激勵評價製度,加大學生進行課外體育鍛煉工作的力度,創造校園課外體育活動的氛圍,完善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