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關注那些不善言辭的學生

    教師在討論中特別要關注那些不善於公開發表自己見解的學生的課堂表現,在適當時候請他們發表意見,並以各種方式加以鼓勵。如“這位學生的發言有自己的新思想,比較切合案情”,“這位同學的發言有自己的獨到之處,比較新穎”等等。

    (四)教師在整個案例討論過程中要善於當“導演”

    既要善於傾聽學生發言,又要適時地誘導學生,或給予提示、發問,或故設疑團,或充當爭論反角,使案例討論的發言始終圍繞題目中心順利進行,不發生偏題或跑題,同時也使討論中的爭論能深入開展下去,以促進學生對問題的認識和對知識理解的深化,要準備沿著這樣的思路進行討論:“你將要做什麽?為什麽要這樣做?何時做以及如何做?”例如,在對聯想集團的戰略問題進行討論時可以圍繞以下問題展開討論:

    1.聯想目前麵臨的最重要的外部機會與威脅是什麽?

    2.聯想的主要優勢和弱點是什麽?

    3.你將如何描述聯想的財務狀況?

    4.聯想先行的戰略和目標是什麽?

    5.聯想的競爭者是誰?他們的戰略又是什麽?

    6.你為聯想建議的目標和戰略是什麽?解釋你的理由。

    7.聯想如何才能最好地實施你的建議?

    三、提高《管理學原理》案例課堂教學效果的主要手段

    (一)教師應做好充分的教學準備

    案例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在討論、分析案例的過程中掌握法學知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由此其成功運用的關鍵在於案例的選取,案例選得好,教學就成功了一半。所以,教師在收集案例時應注意案例的典型性、新穎性、綜合性,並兼顧趣味性。典型性要求教師選擇那些能體現《管理學原理》授課內容的重、難點以及基本理論的案例,以達到通過案例討論使學生加深理解《管理學原理》基本理論、掌握《管理學原理》課程內容之目的;新穎性要求教師盡可能選擇管理實踐中的最新案例,以使《管理學原理》典型案例教學更加貼近現實生活,並通過案例討論了解管理實踐中提出的新問題;綜合性要求所選案例有一定的深度和難度,涉及到多個管理問題,以增強學生綜合運用管理學原理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具有一定趣味性的案例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興趣,促使他們進行深入的探討。

    (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管理學原理》案例教學是一個師生互動的過程,學生的參與程度與參與質量是案例教學法成敗的關鍵。學生的參與體現在課前對案例分析的準備、課堂上的積極討論以及課後的學習總結。由此可見,案例教學法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們付出更多的學習準備時間。如果學生不配合,缺乏主動的學習態度,則案例教學法就難以發揮預期的效果。因此教師應想辦法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比如給發言的學生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勵,引導他們暢所欲言,營造熱烈歡快的課堂討論氣氛,也可以根據學生課前準備和課堂討論的情況進行打分,作為評定該門課程成績的依據之一。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