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淑平

    摘要:本文對如何提高學生學習《國民經濟統計學》課程的興趣和教學效果,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三個方麵進行了思考。

    關鍵詞:國民經濟統計學 教學目標 教學內容 教學方法

    《國民經濟統計學》是統計學專業的一門專業課,它是以國民經濟為統計總體,側重研究如何對國民經濟總體的數量特征進行統計調查、整理和分析的方法論科學。這門課程有以下幾個特點:1.它屬於一門方法論科學,既要用到統計學課程中介紹的多種方法,如統計分組法、統計指數法、綜合指標法等等,又要用到本課程中的一些特有方法,如平衡表法、投入產出分析法、經濟動向預測方法等等。2.內容龐雜,它既涉及到理論,又牽涉到方法,同時還有應用。理論中包含設置統計指標及內容的理論和確定統計方法的理論;方法中包含對人力資本、自然資源等社會再生產條件的統計方法,對生產、流通、分配、使用等社會再生產各環節的統計方法,對國際收支的統計方法等等;當掌握了各種統計理論和方法後,還要緊密聯係我國實際介紹如何應用的問題。3.概念多、計算公式多和計算原則多。這是由本課程的內容體係龐大和其性質所決定的。4.從開設本課程的初衷說,它是為政府統計部門培養人才的,因為課程中所介紹的各種統計方法實質上就是政府統計的方法,對國民經濟從事宏觀管理需要這樣的人才。正是由於上述的種種特點,使得學生們在學習本課程時有一種畏難情緒,而且有些同學認為我將來又不一定能到政府統計部門工作,現實中也確實是每年的統計專業畢業生中能到政府統計部門工作的畢竟是極少數人。因此有一些同學對學習本課程提不起興趣,但為了應付考試隻好被動地學習。如何變無興趣為有興趣?如何變被動地學習為主動地學習?如何提高教學效果?這是我們任課教師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一、對本課程教學目標的思考

    根據統計學專業教學計劃規定的培養目標,通過本課程的教學,要使學生係統地掌握國民經濟統計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培養學生具有搜集、整理統計資料以及利用統計資料分析問題的一般能力。這是傳統的從專業的角度所確定的教學目標。但在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學生實行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應該看到多數的統計專業學生將來並不是搞政府統計的,而是隨時隨地要“用”政府統計數據的。因此,筆者以為在確定本課程的教學目標時,除維持原有目標外還要再明確一點,那就是要學會解讀我國宏觀經濟指標。換句話說,通過學習本課程會解讀統計指標,這是最低境界(或第一個層次),然後掌握統計方法會分析問題,能給決策者提出合理化的建議,這是最高境界(或第二個層次)。

    在信息化時代已經到來的今天,人們隻要閱讀報紙雜誌,隻要打開電視,數字總會撲麵而來,如果不懂這些數字的含義,無異於一個信息盲。

    我國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經濟已有了長足的發展,各種經濟關係和利益關係變得日益複雜。社會中的各個機構和每個人,都從自己利益的角度對解讀我國宏觀經濟提出了不同的需求。政府決策部門及其工作人員為了管理好國民經濟,製定科學合理的宏觀調控政策,需要了解我國的經濟形勢甚至世界經濟狀況;企業家和投資者、經營者為了能在千變萬化的市場上取得好的經濟效益和投資回報,也需要了解國家經濟的走勢以及各個行業的經濟狀況;就是一般的公民,他們也需要了解國家的或者他所在城市、鄉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純收入狀況、人均居住狀況、人均消費狀況等等,再算算自己家的小賬,看看他們現在達到了一個什麽水平,與國家或當地的平均水平相比有多大的差距,另外,每個人還可根據自己工作或職業的需要,了解他們所關心的各種數據,特別是個體投資者,目前在我國已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群體,如我國股民現有上億人,他們是堅定的愛國者,更格外關心我國經濟的發展走勢,因為這直接影響到他們的投資決策。而關於如何解讀我國經濟指標、如何認識我國經濟發展狀況,這應是在學習本課程的過程中解決的問題。教師在授課時要注意從媒體上經常出現的指標講起,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