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實踐部分教學內容的組織方式。

    實踐部分包括期貨市場保證金賬戶模擬運作、使用期貨的套期保值模擬交易、使用期權的套期保值模擬交易、期權合約的組合模擬交易等,教學組織形式以實驗教學和現場觀摩教學為主。利用金融實驗室進行保證金賬戶模擬運作、套期保值模擬交易和期權合約的組合模擬交易實踐;采用分散性現場參觀與觀摩形式感受真實交易的氛圍;通過互聯網訪問國內外知名的衍生產品交易所網站,了解金融衍生產品市場的運作。實踐教學的目的是增強本課程理論與實踐結合的緊密程度,增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感性認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知識的應用能力。

    4.加強我院金融期貨與期權課程的師資建設。

    我院金融期貨與期權課程教學力量薄弱,特別是教期貨的老師,對期貨實務不熟悉,這給教學工作帶來很大的影響。我們建議學院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一方麵,讓在職教師到其他高校和期貨公司進修、實習,另一方麵,把期貨公司的交易高手,並對期貨交易理論有一定研究的人請進來做講座,盡快提高師資水平。

    5.采用現代科學的教學手段。

    高校教學存在的普遍現象是專業課學時偏緊。如果采用傳統教學手段,不但教學效果不好,而且也不能在規定的學時內講授完所有內容。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增加單位時間的信息量,必須采用現代科學的教學手段。如多媒體教學、錄像帶教學、使用模擬實驗室等。對於未與市場接觸過的學生來說,金融期貨與期權的行情分析與價格分析是教學難點之一。隻靠老師在課堂講課,往往效果不佳。基於這一情況,學校應及早建立金融期貨與期權模擬實驗室,在實驗室講解這一部分內容,其即時的行情傳送、形象直觀的圖表與曲線引起學生的很大興趣,加深了其記憶,加上模擬操作,學生不但能完全理解,而且還能學以致用。

    6.采用誘導式互動教學方法。

    誘導式互動教學是以學為主的一種新的教育方法。傳統的教學方法以教為主,老師一個人獨自講,學生被動地聽,師生之間很少交流,學生主動學習、思考問題的積極性受到遏製。我們在《金融期貨與期權》課程教學中采用誘導式互動教學方法,教與學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在有的章節講解中,老師隻是提綱挈領地把重點及難點講解,主要靠學生分小組自學的形式、同時學生與老師一起參加討論的形式來完成教學,這樣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思考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鍛煉了他們在大眾麵前發言的膽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及自學的能力。

    7.加強案例教學。

    金融期貨與期權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課程,很多基本概念都是與實踐緊密聯係的,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在整個講授過程中,除了大的案例分析與討論,老師還可根據心理學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的原理,講課時不時穿插一些小案例,使學生輕鬆地掌握有關知識和技巧。如在“實物交割式套期保值”案例教學中,同學們很輕鬆地就理解了原來難以理解的“初始保證金”、“結算準備金”、“追加保證金”、“風險度”等概念,而且了解了實物交割式套期保值的整個交易流程。案例教學變被動式教學為主動教學,學生不再是被動的聽眾,而是主動參與者。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