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業管理和公共管理、行政管理、經濟管理的關係應當是管理領域與管理方法的的關係,而公共管理、行政管理、經濟管理的關係則比較複雜,筆者認為就靜態而言此三者屬於並列關係,就動態即學科發展的角度而言三者應當屬於層遞關係。公共事業管理管理的領域包括一般意義的公共事業,也更應包括整個社會的各種事業。公共事業管理采取的理論方法和技術方式,被稱為公共管理,它是運用多學科知識和技術研究公共組織或社會組織公平有效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務的方法。將公共管理和行政管理、經濟管理並列來看,公共管理管理的對象是以社會公益為活動目的的非營利性(非政府性)的社會組織的活動,行政管理的對象是國家行政部門的活動,經濟管理的對象是營利性社會組織的活動;將公共管理和行政管理、經濟管理層遞起來看,公共管理既要運用行政管理的方法(學科上也稱之為硬性方法),也要運用經濟管理的方法(學科上稱之為柔性方法)。也就是說,公共管理則集合與提升了傳統的行政管理與經濟管理的方法,它絕不僅僅是什麽對經濟學原理和定量方法的簡單偏向。

    二、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兩種培養模式的比較

    從目前國內高等院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開設情況看,主要有兩種培養模式:一種是綜合化的培養模式,一種是單一化的培養模式。綜合化的培養模式注重公共管理基礎理論的培養,涉及的公共事業領域比較廣泛,比如對教育、科技、文化、體育、衛生等公共事業管理在課程設置上均有所安排,但課時有限,教師很難對某一公共事業管理領域的問題作全麵細致的講解。這種培養模式,能夠較好地體現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特點,可以使學生較好地掌握公共管理方麵的基礎知識,具備較為廣闊的知識背景和綜合的業務能力,但是在這種培養模式下教育出的學生,由於對各種公共事業領域的知識的接觸均是淺嚐輒止的,極有可能無法突出某一方麵的能力,博而不精。單一化的培養模式注重某一公共事業管理領域甚至隻是這一公共事業管理領域的某一方麵的知識的培養,如師範類院校的公共管理專業,有的院校的專業重點隻是教育管理,有的院校甚至將其專業重點圈定在高等、中等、初等教育管理之內。這種模式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在總的教學課時裏,公共管理類課程的時間安排較少,而某一公共事業管理領域或某一公共事業管理領域的某一方麵的知識安排的課時過多。這種模式,可以使學生深入細致地了解某一公共事業管理的全麵內容,但缺點也顯而易見,其一是學生的知識麵狹窄,無法建立廣闊的學術視野和深厚的學術修養,其二是學生的公共管理專業知識不夠紮實,無法體現公共事業管理的專業特點。

    這兩種培養模式各有利弊,但相互比較而言,前者更符合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特點,後者的定位有利於公共事業管理的範疇。如果將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學生培養成為其他專業的學生,比如將教育事業管理專業的學生培養成為教育學專業的學生,應當是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教育的失敗和不幸,也失去了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存在的意義。我們認為,在本科階段專科階段教育中,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理應采取綜合化的培養模式。首先,專科教育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低級階段,其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專業基礎,隻有打好堅實紮實的專業基本功,拓展開學生的專業能力,才能使學生在以後長遠的學習中厚積薄發。其次,從目前大學生就業情況看,大部分專科畢業生和本科畢業生就業時的專業對口率與研究生就業時的專業對口率相比並不高,單一化培養模式造就的知識麵狹小的畢業生就業的選擇麵較小,同時公共事業的多樣性也要求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學生知識結構多元發展。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在於單一化的培養模式對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健康發展有著致命的威脅,一個年輕的學科和專業要想健康發展,不能不強化其專業特點,界定其專業範疇,而單一化培養模式將淡化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特點,模糊這一專業與其他專業的區別。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