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設綜合性的課程設計或大型綜合實驗,提高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項目的比例。文經管類專業重視提高學生社會調查和研究能力,加強對“學年論文”的撰寫與社會實踐的指導,在選修課中增設實驗選修,尤其是結合創新教學與科技實踐,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課程,以提高學生第一課堂、第二課堂的實踐動手能力。

    (三)規劃課程結構,優化課程體係

    構建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課程體係,實現課程體係模塊化以便利於保持人才培養的靈活性和保證教學質量,實現課程學分標準化以便利於課程與課程組間的相互替換,保證課程結構的機動靈活。

    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是通過各門功課進行的。課程設置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人才培養質量,必須有較合理的課程結構體係,優化課程體係,對各專業開設的課程進行全麵清查,確保學生畢業後必須應用的課程能夠全開,學時要開足。對學生發展沒有多大應用價值的課程要盡量少開,以減少學生的學習負擔。當前課程設置中突出的問題是理論課程多,實踐課程少,導致學生實際能力較差。我們應以寬口徑的專業為基礎,通過設置多種專業方向,建立對就業市場反應靈敏的適應機製。建構能力知識型教學模式,如將創新教育滲透於整個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推行以全麵選課製為核心的學分製;

    (四)加強實驗、實習基地建設

    高校必須培養出既有紮實的理論功底又有實際操作能力的優秀人才,這已成為大家的共識。注重基礎教學,加強實踐環節,實施個性化培養。

    複合型、應用型專門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實踐性教學環節和實驗、實習基地的建設。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形成良好的互補性合作,與兄弟院校實驗室合作,與企業建立實習基地,這樣一可提高學校知名度,樹立學校形象;二可刺激學生發掘自己的創造潛力和動手能力;三可借此吸引更多用人單位的青睞,為學生就業鋪平道路。

    有特色才有競爭力,有特色才能上水平,所以說高校的競爭實質上是學校特色的競爭,即學校定位的競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的競爭。我院必須在準確的定位基礎上,挖掘和創造優勢,創造特色,才能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今天立於不敗之地。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