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工程”以提高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為目標,以推進改革和實現優質資源共享為手段,按照“分類指導、鼓勵特色、重在改革”的原則,加強內涵建設,提升我國高等教育的質量和整體實力。質量工程充分考慮了提高的係統性和複雜性,確定了具有基礎性、全局性、引導性的項目作為改革的突破口,以調動廣大高校的積極性,引導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方向。

    二、實施“質量工程”的意義

    1.“質量工程”是全麵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戰略決策。

    科學發展觀是指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推進高等教育全麵、協調、快速發展的重要指導思想。科學發展觀突出強調的是“以人為本”的全麵發展理念。1999年,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和人民群眾接受高等教育的強烈願望,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做出了擴大高等教育招生規模的重大決策。在中央、地方各部門和各高等院校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的高等教育規模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規模居世界第一,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9.8%提高到21%以上,高校規模的持續擴大必然對高等教育質量提出了挑戰。我國的高等教育麵臨著許多新的困難和矛盾。為此,黨中央、國務院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把高等教育發展的重點放在提高質量和優化結構上,加強研究與實踐,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2006年5月10日,溫家寶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強調,“高等教育要全麵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適當控製招生規模增長幅度、相對穩定招生規模,切實把重點放在提高質量上”。2006年8月29日,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指出:“普及義務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是‘十一五’規劃綱對教育事業發展提出的三項主要任務,必須切實抓實抓好。”可見,把高等教育發展重點放在提高質量上,是黨中央、國務院立足新形勢,對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

    2.“質量工程”反映了高等教育基本規律的要求,體現了現代高等教育的新理念。

    (1)“質量工程”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以教師的發展為本。特別是在獨生子女的現階段,營造關愛學生成長、關心學生學習、關注學生生活的環境越發緊迫和必要。關注學生發展是“質量工程”的根本出發點。在學生方麵,“質量工程”提出“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實現知識、能力、素質的有機統一。”在教師方麵,“質量工程”要求建設一批教學質量高的教學團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