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題解”

    這是一篇人物故事。

    那麽,本篇所寫的人物是誰?由標題可知,本文所寫的人物是“鞋匠的兒子”。“鞋匠的兒子”有什麽值得可寫的?鞋匠的兒子有什麽驚天動地的偉業?本文所寫的“鞋匠的兒子”是特定的一個,他就是美國曆史上最有作為的總統之一林肯。

    林肯(1809~1865),美國總統(1861~1865)。生於肯塔基州一個農民家庭,父親是個鞋匠。林肯青年時代當過伐木工人、石匠和店員,1834年當選為伊利諾斯州議員,1836年任律師,公開抨擊黑奴製度。1847~1849年當選為眾議員,主張維護聯邦統一,逐步廢除奴隸製度,1860年作為共和黨候選人當選總統。次年2月,盛行黑奴製的南方各州發動武裝叛亂,南北戰爭爆發,這位出身卑微的美國總統領導人民拿起武器,維護了國家統一。不幸的是他於1865年結束南北戰爭之後不久,被南方奴隸主指使的暴徒殺害。

    作為總統,林肯的一生事跡舉不勝舉,不是這篇短文所能包容的。可以想見,本文隻是選取了林肯事跡中的一個片段,以此表現林肯的人格魅力,給人深刻的印象。

    “結構分析”

    這篇課文記敘了林肯當選美國總統之際,有些參議員想利用他出身卑微來羞辱他,他卻毫不忌諱地讚揚鞋匠父親的偉大,使嘲笑化為掌聲,歌頌了這位鞋匠的兒子維護了國家統一,是美國曆史上最有作為的總統之一。

    全文六個自然段,可以分為三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寫林肯當選美國總統之際,有參議員想以林肯出身卑微來羞辱他。

    這一段總共三句:

    先點示林肯當選美國總統,使議員們因為他是鞋匠兒子而感到尷尬;

    接著寫議員感到尷尬的原因是他們大都出身名門望族,而林肯卻是卑微的鞋匠之子;

    再講有議員想在林肯演說之前羞辱他。

    ——這是揭示矛盾。

    第二段(第二至五自然段):寫參議員羞辱林肯,林肯態度鮮明地予以回擊,使嘲笑化為掌聲。

    這一段四個自然段,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理解內在聯係:

    一是從參議員的角度。有位態度傲慢的參議員以林肯出身卑微來羞辱他,引發了一片笑聲;林肯回擊之後,參議院陷入一片靜默;林肯進一步回擊之後,參議院裏的嘲笑聲化為讚歎的掌聲。“大笑”“靜默”“掌聲”,這是三個階段的不同反應。

    一是從林肯的角度。先是針對態度傲慢的參議員的羞辱,表明自己永遠是鞋匠的兒子,並且為做總統永遠不能像父親做鞋匠那麽好而遺憾;接著仍以自己從前學過做鞋手藝,願意幫助改正父親為其家人所做鞋子不合腳之處,並且表明自己不是偉大的鞋匠;隨後,林肯又轉而麵對所有參議員,表示了同樣的態度,並且特地聲明他不能像父親那樣偉大……

    林肯首先坦然承認自己是鞋匠的兒子,接著盛讚鞋匠父親的偉大,以此予以回擊,理直氣壯,擲地有聲,極富戰鬥力。

    ——這是矛盾的激化和解決。

    第三段(第六自然段):寫林肯的曆史地位及其重要貢獻。

    這一段是概括敘寫:

    先是總體評價——美國曆史上最有作為的總統之一;

    接著寫南北戰爭,表現了林肯反對分裂、維護統一的鮮明態度;

    末了點示林肯領導人民、維護統一的重大貢獻。

    ——這是全文的應有歸結。

    “字詞推敲”

    “在林肯當選美國總統的那一刻,整個參議院的議員們都感到尷尬,因為……”句中的“尷尬”一詞意思是處境困難,不好處理,用在這裏表現了議員們麵對鞋匠兒子的總統,心理上不平衡,情態上不自然,處於一種十分被動的境地。這是一種特定心態——議員們大都出身名門望族,處身社會上流,很有優越感,然而被出身卑微的林肯打敗,難以當上總統,鞋匠的兒子成了他們的總統,這是無法改變的鐵定事實,怎不使他們陷入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毫無疑問,這一詞語用得恰到好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