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題解”

    本文取題“詹天佑”,顯然是以詹天佑為敘寫對象的,介紹他的相關事跡。然而,詹天佑是個什麽人?他有什麽突出事跡?這是我們看到這個題目而產生的疑問。

    據有關資料記載:詹天佑(1861~1919),廣東南海縣人。我國著名的鐵路工程專家。1905~1909年,詹天佑曾主持修建我國自建的第一條鐵路——京(北京)張(張家口)鐵路。當時,帝國主義者阻撓、要挾、嘲笑,斷定在這裏修建鐵路難度極大,中國人是無法獨自完成的。詹天佑頂住外部壓力,毅然接受了修建任務,帶領工程人員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比原計劃提前兩年竣工,完成了我國鐵路修建史上的偉大創舉,所以後人樹起詹天佑的銅像,紀念他的偉大功績。

    “結構分析”

    本文記敘了詹天佑不怕困難,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修建京張鐵路的任務,通過精心設計和艱苦努力,終於提前兩年竣工的光輝業績,讚揚了詹天佑的傑出才能和愛國精神。

    全文七個自然段,可以分為三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指出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

    這一段共三句話。第一句是篇首概括,揭示了全文中心。

    第二句交代京張鐵路最早是在詹天佑主持下修築成功的。

    第三句點明這是第一條完全由我國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鐵路幹線。

    這裏邊已蘊含了詹天佑的傑出和愛國了,下麵則是詳細敘寫。

    第二段(第二至六自然段):敘寫帝國主義者對清政府修築京張鐵路進行阻撓、要挾、嘲笑,詹天佑硬是接受任務,提前竣工,給了帝國主義者有力回擊。

    這一段可以分為兩層。

    第一層(第二至三自然段):寫帝國主義國家對清政府修築京張鐵路進行阻撓、要挾、嘲笑。

    阻撓:帝國主義國家都想爭奪鐵路修築權,致使修築計劃無法實施。

    要挾:清政府任用本國工程師修築鐵路,他們將不再過問。

    嘲笑:能在這裏修路的中國工程師還沒出世,中國人完成不了。

    第二層(第四至六自然段):寫詹天佑帶領工程技術人員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表現出吃苦耐勞、認真負責的精神。

    勘測線路:周密計算、絕不馬虎、親自帶領、常常自勉,體現了科學精神。

    開鑿隧道:居庸關——采用兩頭同時向中間鑿進法;八達嶺——豎井開鑿法,四個工作麵同時施工。回擊了帝國主義者的嘲笑。

    設計“人”字形線路:坡度大——“人”字形線路兩個車頭一推一拉,實現了史無前例的創舉。

    ——詹天佑不怕困難,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任務,終於取得成功,既見傑出才能,更見愛國精神。

    第三段(第七自然段):點明提前兩年竣工,人們立像紀念。

    提前竣工:不滿四年,全線竣工,比預定計劃提前兩年,這對帝國主義者是有力回擊。

    立像紀念:詹天佑在修築京張鐵路工程中立下豐功偉績,人們樹立銅像以示紀念。

    全文緊扣“傑出”和“愛國”展開,突出了詹天佑不怕困難、不怕嘲笑、身先士卒、勇於創新的傑出才能和愛國精神。

    “字詞推敲”

    “這是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鐵路幹線。”句中的“第一條”、“完全”兩個詞語,表麵意思一看就懂,似乎不值得推敲。其實,作者選來用在本文中,具有突出強調的作用。當時的清政府腐敗,帝國主義列強入侵,修築鐵路這樣的大事,他們固然要阻撓,進而要挾,實在不行了還要嘲笑,而“第一條”、“完全”一經強調,就突出了中國人不依賴帝國主義也能獨立完成,真揚眉吐氣啊!

    “鐵路要經過很多高山,就不得不開鑿隧道,其中數居庸關和八達嶺兩個隧道的工程最艱巨。”句中的“很多”狀寫高山數量多,“不得不”強調必須、別無他法,末了的“最”更是突出了隧道工程的艱巨程度。這兒強調隧道工程艱巨,就為下麵寫詹天佑開動腦筋,想方設法,采用新的開鑿方法,顯示傑出才能作了鋪墊。同時,帝國主義者早就知道“從南口往北過居庸關到八達嶺,一路都是高山深澗,懸崖峭壁”,如此艱巨的工程,外國工程師都不敢輕易嚐試,中國人更不在話下,詹天佑利用新法開鑿隧道,也是對他們的很有力的回擊。

    “許多到中國來遊覽的外賓,看到詹天佑留下的偉大工程,都讚歎不已。”句中的成語“讚歎不已”是讚歎不止的意思。為什麽“讚歎不已”?一來是詹天佑主持的工程十分艱巨;二來是詹天佑在修建過程中有創造、有發明,顯示了傑出才智;三來是詹天佑處於那個特定的曆史時代,敢於承擔如此重任,表現了可貴的愛國精神。因此,外國朋友看到詹天佑的銅像,看到鐵路工程,當然要讚歎了再讚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