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題解”

    這是一篇訪問記,選自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散文集《內蒙風光》。

    作者以“草原”為題,告訴我們他寫的是草原情景。然而,我們祖國幅員廣大,有草原的處所不在少數,他是寫的哪一個草原?讀後可知,老舍寫的是廣袤無垠、舉世聞名的內蒙古大草原,寫那裏的景、人、事、情。

    一般說來,親眼見到草原的人為數不多,對草原往往有一種神奇向往之感。那麽,老舍筆下的草原是什麽樣子?本文又涉及到哪些人和事?我們在接觸“草原”這一標題,對“草原”心馳神往之餘,自然急於閱讀課文,想弄個明白了。

    “結構分析”

    這篇訪問記敘寫了作者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時看到的草原美麗景色以及內蒙古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表達了蒙古族人民對漢族人民的深情厚誼,充分體現了祖國是各族人民團結友愛的大家庭。

    全文五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可以作為一段。

    第一段寫作者初次見到的草原景色。

    這一段開頭點明“我看到了草原”,看到了草原的什麽?接著具體描寫:

    看到了草原的天,那麽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達愉快之情;

    看到了天底下一碧千裏,並不茫茫;

    看到了草原的小丘、平地、羊群、駿馬、大牛;

    看到了到處翠色欲流……使“我”既想久立四望,又想低吟小詩,心情無比愉悅。

    第二段寫蒙古族同胞來到這幾十裏外歡迎遠客。

    先點訪問目的地;

    繼寫草原遼闊,牛羊漸多,馬群出現;

    接著突出蒙古族同胞騎著馬兒前來迎客,他們歡呼、飛馳、引路,展現了一派熱鬧景象。

    第三段寫蒙古包外,主人熱情歡迎客人的情景。

    先點馬多、車多、人多;

    繼寫主客之間握手、歡笑、說話;

    突出了主客情深,心裏總是民族團結。

    第四段寫蒙古包內主客雙方互相敬酒的熱烈場麵。

    主人們倒奶茶、擺奶豆腐、端進羊肉,向客人敬酒,我們回敬,反複進行;

    姑娘們唱民歌,我們的歌手也唱起來,主客雙方沉浸在歡快之中……

    第五段寫蒙漢兩族人民親切聯歡、話別的情景。

    小夥子們套馬、摔跤,姑娘們跳舞,客人們也唱也舞還要騎一騎蒙古馬;

    時間晚了,大家都依依不舍,難以別離,表現了一腔深情。

    這裏的五個自然段組成了完整的文章。作者以空間轉換為序,把事情與情感交織起來。我們可以從空間、事件、情感三個方麵列出三條線索,進一步理清結構:

    空間:初見草原?接近陳巴爾虎旗?蒙古包外?蒙古包內?蒙古包外。

    事件:賞美景?被歡迎?喜相見?受款待?共聯歡?難分別。

    情感:愉快?熱情?摯情?盛情?深情。

    這三條線互相對應,交織一體,聯係緊密。

    “字詞推敲”

    “那裏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麽清新,天空是那麽明朗,使我總想……”句中的一些詞語切合草原特點和“我”初入草原的心情,是精心提煉的,例如:“清新”,清爽而新鮮,草原的空氣才能給人如此感受;“總”表達了草原太新奇太可愛,作者常常憋不住想唱歌,以此來表達愉快心情。

    “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句中的“灑脫”,意思是自然,不拘束,指言談、舉止、風格,用在本文中,可以用“隻要方向不錯,怎麽走都可以”來理解,其實是以自我感受來暗示草原遼闊無邊,無所阻礙。

    “河!”這裏,在“河”字後邊加了歎號,說明了在草原上河的重要。有了河,才能使草原具有旺盛的活力,才能有人家,才會有牛羊馬匹。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