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題解”

    這是一篇散文。

    “青海高原一株柳”這一標題,至少揭示了以下兩個方麵的內容:

    一是本文描寫的對象是一株柳樹;

    二是表現了這一株柳樹的生長環境是青海高原。

    一般說來,柳樹是平原上常見的一個樹種,它不擇地勢,隨處可見,具有頑強的適應力和生命力,很有可寫之處。

    同時,我們的一般常識也告訴我們,“青海高原”是我國西部海拔很高、空氣稀薄、幹燥少雨、氣候寒冷的地帶,環境較為惡劣。

    作者將“一株柳”這一描寫對象和“青海高原”這一生長環境融入標題,暗示我們在如此環境生長的柳樹,必定有著某些不同尋常之處,也許發人深思,引人動情,否則何必為了一株柳樹而要特意寫出一篇文章來?

    “結構分析”

    這篇散文描寫了青海高原上聳立生長的一株大柳樹的高大形象,突出了它熬過了幹旱酷寒、雷轟電擊、與惡劣環境頑強抗爭的堅韌精神和頑強毅力,表現了作者的敬畏和讚頌之情。

    全文九個自然段,可分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至四自然段):寫“我”見到青海高原一株柳的感受和思索。

    這一部分可分兩層。

    第一層(第一至二自然段):先緊扣題意推出“一株柳”,點明新的感受——它在平原在水邊“極其平常”,但佇立於青海高原就使“我”感到“神奇”,乃至“望而生畏”了。

    第二層(第三至四自然段):寫“我”在青海高原初見這株柳樹的驚訝和引發的思索——這株柳樹怎麽會生長起來壯大起來,造成高原如此壯觀的一方獨立的風景?

    ——這一段突出“青海高原一株柳”,既點明題意,又產生感受,還引起思索,這就為下文的進一步描寫鋪墊蓄勢。

    第二部分(第五至九自然段):寫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異於尋常的形態以及由此觸發的想象,讚頌它造就奇跡、顯現頑強、敢於抗爭的精神品格。

    這一部分可以分為三層。

    第一層(第五自然段):描寫青海高原一株柳樹幹粗壯、濃陰覆蓋、色澤獨特,思索它怎麽生長和壯大的。

    第二層(第六至七自然段):想象這青海高原一株柳曆經幹旱和嚴寒的考驗、虐殺與摧毀的劫難,讚歎其創造了奇跡,顯現了頑強,令人覺得不可思議,產生敬意。

    第三層(第八至九自然段):描寫青海高原一株柳艱苦努力,與命運抗爭,與環境抗爭,讚美它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韌勁,終於造成了青海高原上的一方壯麗風景。

    這一層先寫柳樹與命運抗爭。作者把家鄉柳樹和高原柳樹的兩種生活道路和懸殊命運進行對比,突出青海高原一株柳與命運抗爭的精神。

    接著寫柳樹與環境抗爭。青海高原一株柳不畏艱險,聚合全力與環境抗爭,突出它的毅力和韌勁,這才造就一方壯麗風景。

    統觀全文,可見作者以下思路:

    初見青海高原一株柳的思索(怎麽生長、壯大)?展現青海高原一株柳的形態?想象青海高原一株柳曆經的嚴寒、幹旱、風雪、雷電種種磨難?讚美青海高原一株柳敢與命運抗爭、敢與環境抗爭、求得生存發展、成就一方壯麗風景的可貴精神。

    作者的情感貫串其中:

    神奇、敬畏?生命偉力的強大感召?奇跡、頑強?戰勝命運和環境求得生存發展的精神。

    “字詞推敲”

    “走到李家峽水電站總部的大門口,我一眼就瞅見了這株大柳樹,不由得‘哦’了一聲。”句中的語氣詞“哦”含有深意:這“哦”裏邊飽含了驚訝之情,風雪高原哪來的這株大柳樹?這“哦”裏邊也有驚喜之情,風雪高原帶給人們的本來是悲壯和蒼涼,現在一株生機勃勃的柳樹聳峙在麵前,怎不興發驚喜之情?這“哦”裏邊,或許還有讚歎之感,柳樹頂天立地,絕無僅有,能在這風雪高原生根立足,怎不令人感歎乃至敬佩它的頑強生命力呢!

    “這是我在高原見到的唯一的一株柳樹。”句中的“唯一”一詞,意思是隻有一個、獨一無二。本來,青海高原幹旱、酷寒、風雪、雷電都是大自然生物的殺手,樹木花草難以存活生長,唯獨這株柳樹存活、生長、壯大起來,這“唯一”裏不僅含有上條“哦”所述的驚訝、驚喜、驚歎之情,而且也暗示了這株柳樹有其特殊性,更有其令人“望而生畏”的“神奇”在裏邊,否則不會有如此強大的生命力。因此,“唯一”有突出、強調的作用,又有暗示下文必定展開描寫的相關內容,令讀者急於一探究竟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