⑨《莊子》:“古者晝拾橡栗,暮棲木上,命之曰有巢氏之民。”又《徐無鬼》:“居山林,食芋粟。”芋栗,即橡栗也。《唐書》:虔遷著作郎。

    安祿山反,劫百官置東都,偽授虔水部郎中,因稱風緩,求攝市令,潛以密章達靈武。賊平,免死,貶台州司戶參軍事。後數年卒。

    空聞紫芝歌①,不見杏壇丈②。天長眺東南③,秋色餘魍魎④。別離慘至今,班白徒懷曩⑤。(此憶台州之別。紫芝歌,埋跡深山。杏壇丈,久離博士。東南魍魎,俱指台州。懷曩起下。)

    ①紫芝歌,用四皓事。

    ②《慶子》:“孔子遊乎緇帷之林,坐杏壇之上。”《記》:“席間函丈。”

    ③《老子》:“天長地久。”

    ④宋王微《詠賦》:“秋色陰兮白露商。”《天台賦》:“始經魍魎之塗。”

    ⑤斑白,見《孟子》。盧諶詩:“借曰如昨,忽焉疇曩。”

    春深秦山秀,葉墜清渭朗。劇談王侯門①,野稅林下鞅②。操紙終夕酣,時物集遐想③。(此憶長安之事。劇談二句,言隨決宴遊。操紙二句,言醉後吟詠。)

    ①《揚雄傳》:“口吃不能劇談。”

    ②鮑照詩:“無由稅歸鞅。”邵注:稅,止也。鞅,馬頸組。

    ③《易》:“惟其時物也。”袁宏《三國名臣序讚》:“遐想管樂,遠明風流。”

    詞場竟疏闊,平昔濫推獎。百年見存歿①,牢落吾安放②。蕭條阮鹹在③,出處同世網④。他日訪江樓⑤,含淒述飄蕩⑥。(此結出歿後哀思。疏闊,承台州,公不見鄭也。推獎,承長安,鄭嚐獎公也。百年存歿,又總承二句。

    鄭審在江陵,哀死而因念生,與前哀汝陽王同意。“張遠注”此即昌黎所雲思元賓而不見,見元賓之所友者而如見賓也。此章,起結三段各八句,中二段各十四句,後二段各六句。)

    ①顏延之詩:“存歿竟何人。”

    ②蔡邕《瞽師賦》:“時牢落以失次。”《檀弓》:“哲人其萎,則吾將安放。”

    ③原注:“著作與今秘監鄭君審,篇翰齊價,謫江陵,故有阮鹹江樓之句。”黃鶴曰:審,當與虔為兄弟,故比之阮鹹,如杜位乃公從弟,而雲阿鹹也。

    ④張協詩:“出處雖殊途。”陸機詩:“世網嬰吾身。”

    ⑤《世說》:桓玄登江陵城南樓,雲:“我今欲為王孝伯作誄。”

    ⑥謝靈運詩:”含淒泛廣川。”鮑泉詩:“飄蕩逐風回。”

    劉克莊曰:《八哀》詩中,如鄭、蘇二首,非無可說,但每篇多蕪辭累句,或為韻所拘,殊欠條鬯,不如《飲中八仙》之警策,蓋《八仙歌》,每人隻三四句,《八哀》詩,或累押二三十韻,以此知繁不如簡,雖大手筆亦然。今按:《飲歌》隻說一事,《八哀》則概列平生,未可以概論。盧德水雲:《八哀》詩,未免傷煩傷泛,中有數鬥光潔語,堪與日月並垂者,自不為浮雲所掩,大概詩家之元氣在焉,杜詩之體統存焉,不可遺,亦不容選也。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