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注”哀秘書者,哀其文章氣節,遭讒而死,為可傷也。《唐書·文苑傳》:李邕,廣陵江都人,少知名,在長安,李嶠、張廷珪並薦邑詞高行貞,堪為諫淨官。張滑曰:李、蘇、鄭三人,皆書並薦邕詞高行貞,堪為諫諍官。張溍曰:李、蘇、鄭三人,皆書地。

    長嘯宇宙間①,高才日陵替②。古人不可見,前輩複誰繼③?(首歎才人凋謝。古人,概言。前輩,指李。)

    ①左思詩:“長嘯激清風。”

    ②劉峻《辯命論》:“高才而無貴仕。”《左傳》:“上陵下替。”《抱樸子》:“陵替之端,所以多有。”

    ③孔融書:“今之少年,喜謗前輩。”

    憶昔李公存,詞林有根柢①。聲華當健筆②,灑落富清製③。風流散金石④,追琢山嶽銳⑤。情窮造化理⑥,學貫天人際⑦。(憶昔一提,至竟掩宣尼袂,痛其抱才不遇也。此敘李公文字。根柢,謂學有本源。健筆足副聲名,言書法,起下金石二句。製作恒多灑落,言文章,起下造化二句。散,謂刊布。追琢,謂鐫勒。窮造化,所見者精。貫天人,所包者大。)

    ①陸倕《感知己賦》:“學窮書府,文究辭林。”《漢書·鄒陽傳》:“蟠木根柢。”

    ②劉峻書:“聲華無寂。”庾信《字文順集序》:“章表健筆。”

    ③郭象《莊子序》:“灑落之功未加。”

    ④《晉書·樂廣傳》:“天下言風流者,以王樂為首稱。”《呂氏春秋》:“功績銘乎金石。”《秦始皇紀》:刻於金石,以為表經。《詩》:“追琢其章,金玉其相。”

    ⑤山嶽銳,狀碑勢之巍峨。酈炎詩:“功名重山嶽。”

    ⑥《莊子》:“造化之所始。”

    ⑦《司馬遷傳》:“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幹謁走其門,碑版照四裔①。各滿深望還②,森然起凡例③。蕭蕭白楊路④,洞徹寶珠惠⑤。龍宮塔廟湧⑥,浩劫浮雲衛⑦。宗儒俎豆事⑧,故吏去思計⑨。眄睞已皆虛⑩,跋涉曾不泥(11)。向來映當時(12),豈獨勸後世。(此述其聲價之重。幹謁滿望,言有求必應。森然起例,謂碑文體製。白楊,墓道碑也。龍宮,寺觀碑也。宗儒,學宮碑也。故吏,遺愛碑也。眄睞皆虛,前之看碑者已往;跋涉不泥,後之摩碑者複至,故下接雲“映當時”而“勸後世”。

    若以眄睞跋涉為索文之人,於上幹謁句為重複矣。趙曰:泉路昏暗,得邕之文,如明珠洞徹,故以為惠。塔廟之文,神靈嗬護,雖亙經浩劫,而浮雲常衛。)

    ①謝靈運詩:“圖牒複磨滅,碑版誰傳聞。”碑乃石碑,版是金版。《東都賦》:“瞰四裔而抗稜。”

    ②《史記》:陳餘曰:“不意君之望臣深也。”

    ③杜預《左傳序》:發凡以言例。

    ④古詩:“白楊何蕭蕭,鬆柏夾廣路。”

    ⑤《宣室誌》:馮翊嚴生,家漢南峴山,得一珠,如彈丸。胡人曰:“此西國清水珠,至濁水,泠然洞徹矣。”《說苑》:寶珠不飾。

    ⑥仙傳:昆明池龍宮,有仙方三十六首。徐陵寺碑:“朝驚鷲嶺,夜動龍宮。”《金剛經》:“如佛塔廟。”《洛陽伽藍記》:永熙三年,永寧寺浮圖為火所燒,有人從東萊來,雲:見浮圖於海中,光明照耀,儼然如新。

    此言塔廟如龍宮也。

    ⑦《度人經》:惟有元始浩劫之家,部製我界,統成玄都也。浩劫,無窮之劫。

    ⑧《史記》:孔子布衣,傳十餘世,學者宗之。《劉向傳》:仲舒學為儒宗。《論語》:“俎豆之事。”

    ⑨《霍光傳》:“問所親故吏。”《何武傳》:“生前無赫赫名,去後常令人思。”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