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一葉落而知秋。”王浚表:“內省漸懼。”張率詩,“獨向長夜淚承睫。”桓譚《新論》:孟嚐君喟然歎息,淚下承睫。

    大屋去高棟①,長城掃遺堞②。平生白羽扇③,零落蛟龍匣④。雅望與英姿⑤,淒愴槐裏接⑥。三軍晦光彩⑦,烈士痛稠疊⑧。(此誌其身歿之後,人心追悼也。去棟掃堞,朝無倚毗。槐裏相接,死猶近君。烈士增痛,同懷忠憤也。初,光弼至河陽,壁壘旌旗,精彩皆變,今則光彩已晦矣。當時朔方軍士,樂郭之寬,畏李之嚴,今則稠疊悲痛矣。此皆實事也。)

    ①去高棟,即梁木其壞意。《史記·孟軻傳》:高門大屋。朱超詩:“高棟響行雷。”

    ②《宋書》:檀道濟被收,脫幘投地曰:“壞汝萬裏長城。”沈佺期詩:“遺堞尚雲屯,堞城上箭垛。”

    ③裴啟《語林》:諸葛武侯以白羽扇指麾三軍。《杜臆》:羽扇零落,惜不盡其用也。

    ④《西京雜記》,漢帝及諸王送死,皆珠襦玉匣,匣形為鎧甲,連以金縷,皆鏤為蛟龍、鷙鳳,龜麟之象,世謂蛟龍玉匣。“朱注”《霍光傳》:賜壁珠璣玉衣,梓宮。則人巨亦可稱蛟龍匣也。

    ⑤《世說》:崔琰代操見匈奴使。曰,“魏主何如?”使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乃英雄也。”《後漢·二十八將論》:“英姿茂績,委而不用。”

    ⑥曹植詩,“淒愴內傷心。”《長安誌》:槐裏故城,即犬戎城,在興平縣東南一十裏。“錢箋”《神道碑》:窆公於富平縣先塋之東,銘曰:渭水川上,檀山路旁。檀山,在縣西北四十裏,本非槐裏,昔漢武帝葬槐裏之茂陵。衛青、霍去病墓,去茂陵不三裏。光弼葬在馮翊,猶衛霍之接近槐裏,故曰“惻愴槐裏接”。朱注雲:《舊書》本傳:光弼葬於三原,詔百官袒送延平門外。碑又雲:窆於富平縣考三原,與富平接壤,在京師東北。槐裏,則《漢誌》屬右扶風,非光弼葬地也。《唐書》:高祖獻陵在三原,中宗定陵在富平,故以槐裏比之。舊注直雲光弼葬槐裏,則失實矣。

    ⑦《西京雜記》:開匣拔鞘,光彩射人。曹植詩:“光彩曄若神。”

    ⑧曹操樂府:“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直筆在史臣①,將來洗筐篋②。吾思哭孤塚,南紀阻歸楫。扶顛永蕭條③,未濟失利涉④。疲茶竟何人⑤?灑淚巴東峽⑥。(末為司徒表心,而深致哀思也。李公扶帝業,奏大捷,此功烈之昭著天壤者。若其死淚承睫,而烈士痛心,將來直筆史臣必能為之洗雪。特恨身滯峽中,不能臨塚悲哭,為可歎耳。

    此章五段,各八句分截。)

    ①《晉紀·總論》:長虞數直筆而不能糾。庾信詩:“唯當一史臣。”

    ②《史記·甘茂傳》:文侯示之謗書一篋。《杜臆》:筐篋,似用樂羊謗書盈篋事。《賈誼傳》:“俗吏所務,在於刀筆筐篋。”

    ③漢章帝《賜東平王書》:可以持危扶顛。

    ④《易》:“故受之以未濟終焉。”又:“利涉大川。”

    ⑤《莊子》:“茶然疲役而不知所歸。”

    ⑥曹植詩:“灑淚滿禕抱。”

    劉克莊曰:此詩“平生白羽扇,零落蛟龍匣”,語極悲壯。又雲:“青蠅紛營營,風雨秋一葉。內省未入朝,死淚終映睫。”其形容臨淮憂讒畏議,不敢入朝之意,獨見分曉。今按:當時李、郭,功存社稷,而被讒中官。子儀聞命即赴,不顧其身,終以至誠感物;光弼怵於禍患,畏縮不行,競至悔恨而亡。詩雲“直筆在史臣”,此微顯闡幽,欲為純臣表心也,一語有關大節。《唐書》本傳:史官力為暴白。皆公詩有以發之矣。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