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記旱雷也。鶴編在大曆元年。《舊史》:是年春旱,至六月庚子始雨。

大旱山嶽焦①,密雲複無雨②,南方瘴癘地,罹此農事苦③。封內必舞零④,峽中喧擊鼓⑤。真龍竟寂寞⑥,上梗空僂俯⑦。籲嗟公私病⑧,稅斂缺不補⑨。故老仰麵啼,瘡痍向誰數⑩。從歲旱農憂敘起。此條封內四句,祈雨之事,承大旱無雨。籲嗟四句,憂旱之情,承南方農苦。

①《莊子》: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熱。

②《易》:“密雲不雨,自我西郊。”

③《晉武帝詔》:“農夫苦其業。”

④《周禮·司巫》:國大旱則率巫而舞零。

⑤《神農求雨書》:“祈雨,不雨則暴巫,暴巫而不雨,則積薪擊鼓而焚山。”

⑥《莊子》:葉公非好真龍也。許慎《淮南子注》:湯遭大旱,作上龍以象雲從龍。

⑦魏文侯曰:吾所學者土梗耳。《田子方篇》:猶土人也,遭雨則壞。

《左傳》:“一命而樓,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僂俯,言鞠躬求神。

⑧《詩》:“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⑨《孟子》:“薄稅斂。”

⑩《季布傳》:“瘡痍未疹。”

暴肚或前聞①,鞭石非稽古②。請先愜甲兵③,處分聽人主④。萬邦但各業,一物體盡取。水旱其數然⑤,堯湯免親睹⑥。上天爍金石⑦,群盜亂豺虎,二者存一端,蔥陽不猶愈⑧。(此感傷時事,上六言救旱之道,下六乃慰農之意。暴胚鞭石,非所以弭災,若方鎮能息兵薄斂,庶足上格天心。“朱注”水旱之數,堯湯不免,今亢陽雖酷,不猶愈於盜賊乎?)

①《左傳》:僖二十一年夏旱,公欲焚巫尪,臧文仲曰:“非旱備也。”

注:尪者,瘠病之人,其麵上向,俗謂天哀其病,恐雨入其鼻,故為之旱,所以公欲焚之。《記》:歲旱,穆公召縣子而問曰:”天久下雨,吾欲暴尪而奚若?”曰:“天則不雨,而暴人之疾子,虐,毋乃不可與。”《記》:何居乎?我未之前聞。

②“遠注”巫字,疑石字誤。《初學雜記》:宜都郡二大石,鞭陽石則晴,鞭陰石則雨。庾信詩:“鞭石未成雨。”《記》:古人與稽。

③《難蜀父老文》:“以偃甲兵於此。”

④《晉書》:謝安謂桓衝曰:“朝廷處分已定。”

⑤苟悅《漢紀》:“堯湯水旱者,天數也。

⑥《史記》:“堯之時,用鯀治水,九年而水不息。《說苑》:湯之時,大旱七年,雒圻川竭。詩家有省字法,《毛詩》“不顯惟德”,是雲豈不顯,此詩免親睹,是言不免親睹。

⑦《招魂》:“十日代出,流金爍石。”

⑧《左傳》:“春無意陽,夏無伏陰。”

昨宵殷其雷①,風過齊萬腎②。複吹藐翳散,虛覺神靈聚③。氣暍腸胃融④,汗濕衣裳汙,吾衰尤計拙,失望築場圃⑤。(此正寫旱雷景事。上四,仍應大旱二句。下四,仍應南方二句。鳳散霾翳而不雨,故虛覺神靈之聚。此章,前二段各十二句,後段八句收。)

①《詩》:“殷其雷,在南山之陽。”

②《史記》:“孫腹萬弩齊發。”

③《九歌》:“東風飄兮神靈雨。”

④喝,暑熱也。融,謂腹瀉。劉向《新序》:扁鵲曰:“君之疾在腸胃。”

⑤《詩》:“九月築場圃。”注:“春夏為圃,秋冬為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