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注謂大曆元年春作,蓋以二年之春公已遷居赤甲矣。《杜臆》:詩題當作“白帝城曉望鹽山”。《水經注》:廣谿峽,乃三峽之首,其間三十裏,頹岩倚木。山上有神淵,淵北有白鹽崖,高可千餘丈,俯臨神淵,土人見其高白,故因名之。《方輿勝覽》:白鹽山,在州城東十七裏。

徐步攜斑杖①,看山仰白頭。翠深開斷壁,紅遠結飛樓②。日出清江望③,暄和散旅愁④。春城見鬆雪⑤,始擬進歸舟⑥。(上四曉望之景,下四望中之興。壁切山,樓切城,皆仰頭所見者。斷壁開處。見其深翠。飛樓結處,見其遠紅。此用倒裝法。《杜臆》:城中見日初出,從清江而望此山,兼以日氣暄和,真足散旅人之愁。旅人以即次為安,謂其堪卜居也。春城焉得有雪,亦謂鹽山似之。見此佳景而始擬進舟,有不忍忽然之意。後《入宅》詩雲“斷崖當白鹽”,又《移東屯》雲“白鹽危嶠北”,公蓋眷眷此山矣。此詩上四句整對,下四句散行,與《早花》詩同屬變化之格。)

①斑杖,斑竹杖也。梁溉到有《贈任新安斑竹杖》詩。

②隋煬帝詩,“飛樓倚觀軒若驚。”

③《杜臆》:地誌:白鹽山有夷溪,夷水出焉,水色清照十丈,名為清江。

④申涵光曰:”暄和散旅愁”,是客中情事,此與“陽和不散窮愁恨”

各有妙理。

⑤顏延之詩:”山明見鬆雪。”

⑥歸舟本擬出峽,今盼望鹽山而特進舟也。謝脁詩:”天際識歸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