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注”此當是大曆元年初至夔州時作。《寰宇記》:八陣圖,在奉節縣西南七裏。《荊州圖副》雲:永安宮南一裏,港下平磧上,有孔明八陣圖,聚細石為之。各高五尺,廣十圍,曆然棋布,縱橫相當,中間相去九尺,正中開南北巷,悉廣五尺,凡六十四聚。或為人散亂,及為夏水所沒,冬時水退,複依然如故。

    功蓋三分國①,名成八陣圖②,江流石不轉③。遺恨失吞吳④。(江流石不轉,此陣圖之垂名千載者。所恨吞吳失計,以致三分功業,中遭跌挫耳。

    下二句,用分應。《東坡誌林》:嚐夢子美謂仆:“世人多誤會吾《八陣圖》詩,以為先主武侯欲與關公報仇,故恨不能滅吳,非也。吾意本謂吳蜀唇齒之國,不當相圖。晉之能取蜀者,以蜀有吞吳之誌,以此為恨耳。”“朱注”史:昭烈敗秭歸,諸葛亮曰:“法孝直若在,必能製主上東行。就使東行,必不傾危。”觀此,則征吳非孔明意也。子美此詩,正謂孔明不能止征吳之舉,致秭歸挫辱,為生平遺恨。東坡之說殊非。劉建曰:孔明以蓋世奇才,製為江上陣圖,至今不磨。使先主能用其陣法,何至連營七百裏,敗績於虢亭哉!欲吞吳而不知陣法,是則當時之遺恨也。今按下句有四說:以不能滅吳為恨,此舊說也。以先主之征吳為恨,此東坡說也。不能製主上東行,而自以為恨,此《杜臆》、朱注說也。以不能用陣法,而致吞吳失師,此劉氏之說也。)

    ①《蒯通傳》:“功蓋天下者不賞。”《出師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罷弊。”

    ②樂毅書:“早知之士,名成而不毀。”“舊注”“陣勢八:天、地、風、雲、飛龍、翔鳥、虎翼、蛇盤也。”湛方生侍:“盼江流兮洋洋。”

    ③《詩》:“我心匪石,不可轉也。”

    ④《後漢·王常傳》:“死無遺恨。”《蜀誌》:郤正《釋譏》:“吞嚼八區。”

    吳見思論雲:末句作“遺恨在吞吳”,文意自明,舊作“失吞吳”,似費解。

    附考:《東坡誌林》:諸葛造八陣圖於魚複平沙之上,壘石為八行,相去二丈。桓溫征譙縱,見之曰:“此常山蛇勢也。”文武皆莫識。吾常過之,自山上俯視百餘丈,凡八行,為六十四蕝,蕝正圓,不見凹凸處,如日中蓋影,及就視,皆卵石漫漫不可辨,甚可怪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