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神仙傳》:壺公遣費長房歸,以一竹杖與之曰:“騎此當還家中矣。”

    長房騎杖,忽然如眠,便到家,以竹杖投葛陂中,視之乃青龍耳。楊德周曰:此兼用豐城之劍躍出延津,幾於風雨晦冥,天地澒洞,異哉!②《內則》:出入則或先或後,而敬扶持之。

    ③《博物誌》:君山,洞庭湖山也,帝之二女居之,曰湘夫人。《水經注》:君山有石穴,潛通吳之包山,郭景純所謂巴陵地道者也。是山湘君之所遊處,故曰君山。

    ④《前漢·食貨誌》:罷夫贏老:易子而其骨。《六書正》:俗作咬,非。咬音五考切,咬音居肴切。

    朱鶴齡曰:此詩蓋借竹杖規諷章留後也。既以踴躍為龍戒之,又以忽失雙杖危之,其微旨可見。

    鍾惺曰:此詩調奇、法奇、語奇,而無撒潑之病,氣奧故也。

    王嗣奭曰:公自雲“老去詩篇渾漫與”,是真話。廣德以來之作,俱漫成者,故其得夫相參,失之或淺率無味,得之則出神入化。此等詩,俱非苦心極力所能到也。

    黃生曰:一竹杖耳,說得如此珍貴,便增其詩多少斤兩。

    又曰:前是對主人語,後是對杖語,故作一轉,用“重為告曰”字,蓋詩之變調,而其源出於騷賦者也。後段亦非告杖,暗諷朋友之不可倚仗者耳,細味語氣自見。

    宋之問騷體詩有《嵩山天門歌》:“登天門兮坐盤石之磷,前兮未半,下漠漠兮無垠。紛窈窕兮岩倚披以鵬翅,洞膠葛兮峰稜層以龍鱗。鬆移岫轉,左變而右易;風生雲起,出鬼而入神。吾亦不知其靈怪如此,願遊杳冥兮見羽人。重曰:天門兮穹崇,回合兮攢菆。鬆萬接兮拄日,石千尋兮倚空。晚陰兮足風,夕陽兮赩紅。試一望兮奪魄,況眾妙之無窮。”此杜詩《桃竹杖引》所自出,然杜之靈奇,卻勝於宋之雋麗矣。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