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1993年就在這裏幹手丁磨光活,後來我妻子也來了,現在,我兩口子每月能收入3000到4000元,生活蠻富裕——過得可好哪!在2003年9月的一天早晨,我們在公司食堂剛吃完早點,王總來了,他拿了個饅頭,掰開夾了點兒鹹菜,就邊走邊吃地同我和我妹妹趕往火車站。到我們在那個全縣僅有一個小小的釀酒廠和化肥廠的貧窮縣城下火車時,已經半夜了。王總怕給我家添麻煩,就找了個小旅店.自己住下。第二天上午,他乘車到了我家,讓我領他到所有打千者的家裏去看望。他每到一家,就坐在炕頭上同家長敘淡,介紹‘益豐’的工作和生活情況,請老人們盡管放心——彼此談得隨隨便便、熱熱乎乎、親如一家。有的家長說:

    ‘嗨喲!您這天津來的大老板,同我們這些窮地方種莊稼的人.怎麽沒有兩樣呀!?’

    維和淳厚地嘿嘿嘿地笑著說:

    :我也是種地受大累出身呀——咱們本來就是一樣的嘛!等您的孩子掙錢多了,回來辦個廠子,以後就跟我們那裏—樣富了。您老就結結實實地活著吧,好日子還在後頭呢!,

    王總那發自肺腑良言,直說得家長們一個個心花怒放、喜笑顏開……

    中午:前到我家時,王總實實在在地說:

    ‘我既然來到這兒,就不到飯店去,願在你家吃飯一一你們吃什—麽我吃什麽,這樣吃得舒服、吃得多!’

    當把農村最普通的熱饅頭和黃瓜炒雞蛋端上炕桌時,王總毫不見外地立刻脫鞋,盤腿兒坐在炕上,笑盈盈地同我全家人一起, —邊嘮家常,一邊大口滿腮地吃將起來,吃得很帶勁兒、很香甜,他一連吃了兩個大饅頭——看著這異常活躍而親熱的氣氛,我父母那個樂呀,美呀,簡直無法用語言來形容……”

    從於成家出來,王維和又到了住在該縣楊橋鎮上的打丁女薑蘭芳家。早就聽說王總為人,此次也已得到消息的蘭芳父母,把那簡樸家的裏裏外外,都灑掃得幹幹淨淨, 恭候王總光臨。王總一跨進屋門,那兩位老人就極為親 熱、—·邊一個地把他拉到了炕邊坐下。王總那無拘無束、 真誠而爽朗的談笑.就像一陣和煦春風吹來,頓時吹得薑 家暖暖融融、喜氣洋洋……

    王總說了:

    “我是從天津專程來看望您們的!我們公司就象個 和和美美的溫暖大家庭,蘭芳兩口子和她的哥、嫂表現都 很好,您們就放心吧!有什·麽要求盡管跟我說,我會努力 滿足他們的!我也是農民,咱們就是一家人啊!”

    蘭芳父母齊聲要求說:

    “既是一家人,那麽,您就在我家吃飯吧!”

    維和應聲答:

    ”行,我就是愛吃咱農家飯菜!”

    還是饅頭加黃瓜炒雞蛋。王總仍吃得津津有味。他 們邊吃邊聊,越聊越親……

    臨別,薑母興高采烈地雙手攥著王總厚實的大手, 感恩戴德地說:

    “您這麽樸樸素素、和和藹藹,哪裏像個大城市來 的大公司的老板喲,倒像是時時刻刻關愛他們的長輩—— 把孩子們交給您,我是一萬個放心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