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壽始於何時?

    A.西周 B.春秋

    C.南北朝 D.宋朝

    答案:

    C。

    聚沙成塔:

    據史載,南北朝時的梁元帝肖絳,每年八月初六設齋食慶生日。祝壽就是從這時開始的。到了唐朝,宮廷更加重視做生日。唐玄宗李隆基把自己的生日定為“千秋節”,每逢生日不僅要召集文武大臣飲酒作樂,而且利用做生日的名義,勒取百官“敬獻”禮物,多至“百餘萬”。宋朝時候,不僅皇帝做生日,文武官員都要做生日,名曰“祝壽”,實則搜刮民財以自肥。

    祝壽的風俗,相沿而下,由帝王傳到將相,由官家傳到民家,遍及民戶。

    我國民間的婚禮宴席上,有新郎、新娘互飲交杯酒的習俗,這一習俗源於何時?

    A.先秦 B.春秋

    C.西周 D.明朝

    答案:

    A。

    聚沙成塔:

    這一習俗源於先秦。《禮記·昏羲》載:新郎、新娘各執一個一剖為二的瓢飲酒,其意是象征一對新人自此合二為一,夫妻間有相同的地位,婚後相親相愛,百事和諧。到了唐代,除了沿用瓢作酒器外,亦可以杯替代。到了宋代,新婚夫婦喝交杯酒時用的是兩個酒杯,先飲一半後再換杯共飲,飲完後則將酒杯一正一反擲於床下,以示婚後百年好合。清末民初,交杯酒儀式已發展成為“合巹”“交杯”“攥金錢”三個部分。現在的婚儀中,“安杯於床下”之禮已革除,“攥金錢”則為“擲紙花”所代,隻有“交杯酒”的禮儀仍然實行。

    “囍”源於傳說中的哪個年代?

    A.南北朝 B.隋朝

    C.唐朝 D.北宋

    答案:

    D。

    聚沙成塔:

    “囍”源於如下傳說: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王安石,23歲那年趕考路過馬家鎮,偶見馬員外家掛的走馬燈上閃出“走馬燈,燈馬走,燈熄馬停步”的對子,顯然在等人對出下聯。次日,王安石在考場交了頭卷,主考官見他聰明,指著廳前的飛虎旗說:“飛虎旗,旗虎飛,旗卷虎藏身。”王安石信口對出:“走馬燈,燈馬走,燈熄馬停步。”主考官對他大加讚賞,王安石離開考場,想起走馬燈對他的幫助,便又回馬員外家。員外讓他對下聯,王安石隨口對出:“飛虎旗,旗虎飛,旗卷虎藏身。”員外見他才華出眾,便將女兒許給他,原來,走馬燈的上聯是馬小姐為選婿而出的。成婚之日,正當一對新人拜堂時,傳來“王大人金榜題名”的喜訊。馬員外重開酒宴,王安石喜上加喜,在紅紙上大書一個“囍”字貼在門上。從此,“囍”字被貼在千家萬戶辦喜事之家的門上。

    東西方文化交流橋梁是哪個國家?

    答案:

    阿拉伯帝國。

    聚沙成塔:

    在公元634年到公元750年,阿拉伯人建立起一個西起比利牛斯山脈,東至中國邊境的帝國。阿拉伯的地域擴張刺激了經濟的發展,農業、手工業和商業都進入了繁榮時期。阿拉伯本來就處於東西方貿易的交通要道,帝國建立後的經濟繁榮又使阿拉伯商人的足跡踏遍了亞、非、歐三洲。商業貿易頻繁交往的同時,科學文化的交流也大大加強了。阿拉伯的統治者對異族文化的寬容態度促成了中世紀阿拉伯科學的進步。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