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果如何呢?同學們做了對比實驗:把橢圓外殼的保溫瓶和一個普通保溫瓶都裝滿水,均勻用力,一齊推倒。普通保溫瓶“砰”的一聲,碎了;橢圓殼保溫瓶搖晃了幾下,卻安然無恙。師生們都非常高興。這項發明受到專家的好評,獲得了全國青少年發明比賽一等獎。

    李保強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建工中學的學生,他發明了一種探針式顏料筒蓋。

    李保強是一個美術愛好者,常要用到牙膏筒式包裝的水彩顏料和廣告顏料。實踐中,他發現這種包裝有嚴重缺點:筒蓋密封不嚴,筒口附近的顏料容易幹結。硬結的顏料把筒口封死,再次使用時,必須先把硬結的顏料用針或小刀摳掉。隨後,針對牙膏筒式包裝的這一缺點,李保強進行了改進發明。他在筒蓋的軸心部位加裝了一根探針,擰上筒蓋時探針插入顏料筒內。擰下筒蓋時,探針拔出來,同時打通了顏料出口。這時稍擠壓顏料筒,顏料就會沿針孔流出來,十分方便。

    幾位青少年的成功發明告訴我們:挖缺點、挑毛病並不是誰都能做好的事情。在有些人眼裏,總認為現有的東西就是合理的,習慣於按常規思考問題,看不到事物的缺點;也有的人即使看到了現有事物的缺點,也不太願意去改變它。這些容易滿足於現狀,缺乏創新意識的人,是不可能有什麽發明成果產生的。隻有要求改變現狀,善於挖缺點的人,敢於打破常規,才能夠不斷創新,有所收獲。

    對於“挖缺點”的發明創造技法,有一首歌謠是這樣概括的:

    小鳥叫,跳林間,小鹿跑,向清泉;發明創造選好題,你我莫忘“挖缺點”。

    甘蔗沒有兩頭甜,事物總有不完善。

    不省力,不方便,不省料,不安全,不省時,不價廉,不耐用,功能賤,挖缺點,心莫閑,發明創造在身邊!

    二十一、U型發明創造法

    扣子的啟示

    譚憶是長沙市九中初三年級的學生。一天早晨,他急急忙忙去上學。到了教室,他像往常一樣和幾個同學打打招呼。當時他是站著的,隻見同學低著頭望著他笑。他悄悄地往下一看,不禁臉紅了。原來是他自己把襯衣的扣子扣錯了位。這麽大的男孩子,扣衣服還像小孩子似的扣錯,他感覺特沒麵子,心裏很不好受。可事情已經發生,再懊惱也無濟於事。隨後,他回想起來自己小的時候和許多小朋友一樣,常扣錯扣子,便決心解決這個問題。通過一段課餘時間的努力,他將扣子和扣眼配成相同的顏色,每粒扣子的顏色都各不相同,這樣小孩就可根據顏色判別,不會扣錯扣子了。想到小朋友喜愛小動物,他又把扣子和扣眼設計成不同的動物圖案,效果好極了。三四歲的幼兒穿上後便爭著自己動手扣衣服。這項發明取名為扣子與扣眼易對位的童服,不僅獲得了國家專利和全國第十一屆發明展覽會的新技術產品金獎,而且有來自全國各地10多個廠家要求專利技術轉讓。

    這種遇到麻煩的事後,從情緒低落轉向積極思考,怎樣避免這類事件再次發生的發明創造的技法叫“U型”發明法。青少年稱之為“巧轉彎”。

    U型發明創造法的應用要領

    塞翁失馬,焉知禍福。在某些事情上遇到麻煩,實際上正是機遇來叩你的大門。許多用品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缺點和不足,一時半會兒找不出,常常是在使用過程中才能暴露出來,這就是提醒人們去改進創新的信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