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造的領域裏,首先需要占有大量的創造性設想,發現眾多的創造目的,構成較大的可能性空間。由同一事物產生的思想越大,瞄準的目標越多,越有益於選擇。勤思善想有主意,廣思多想出智謀。對任何事物切勿一味地孤思單想,要從一事想萬事,要從一物思萬物,這樣才能擁有豐富的思想,才能從中做出最佳的創造選擇。

    擴散思維創造法的應用要領

    (1)設法從同一現象、同一原理、同一問題產生大量不同的想法,看到一樣,想到多樣,看得一樣,想得異樣。

    (2)隻有從一事物想到許多不同的事物,才能產生出不同的思想,隻有不同的思想才能孕育創造。

    十八、適應需求創造法

    母子雨衣的啟示

    青少年朋友們如果看到“袋鼠式母子雨衣”,一定深有感觸吧!它是怎樣被發明出來的呢?據說,那是上世紀80年代的後期,一位做了媽媽的年輕紡織女工,每天都要到幼兒園接送她的小寶寶。小寶寶快3歲了,愛說愛笑,一路上瞧瞧這裏,指指那裏,母子倆感到非常幸福。可是到了下雨天就糟了,小寶寶隻能悶在雨衣裏,怪可憐的,她十分心痛。“我們多麽需要一種新的雨具啊!”年輕的媽媽常這麽想著。有一次,她帶著小寶寶到動物園,看見袋鼠媽媽袋囊裏裝著自己的孩子,小袋鼠在媽媽的胸前探頭探腦的,很有趣。這情景使她很受啟發。

    回到家裏,她趕緊在一般雨衣的前襟開一條口,安上帽沿,製成了第一件“袋鼠式母子雨衣”。母子倆一試,還真管用,可把她樂壞了。這種“袋鼠式母子雨衣”很快被廠家開發出來,一時間成為市場的暢銷貨。

    這種根據人們生產、生活等方麵的需要去創新構思的方法就叫適應需求法,青少年稱之為“找需要”。

    “需要是發明創造之母。”適應需求法是通過仔細的觀察、充分的調查,抓住人們生產生活中的某一需要,下功夫去研究,提出優秀的發明課題的方法。我們常見到的如消毒櫃、吸塵器、潤膚膏、防燙勺、鮮花禮儀電報等都是這一發明技法實際應用的產物。

    範碧海是江西省臨川縣河東中學初二年級的學生。她家在農村,責任田很多,每當收完棉花後,她都要跟爸爸、媽媽到田裏去拔棉稈。粗壯的棉稈她拔不起來,還常把手磨破了。於是她很想做一個工具來替代繁重的徒手勞動。正是這種生產的需求,使範碧海同學獲得了這一發明課題。隨後,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她終於發明了一種能減輕勞動強度的拔棉稈器農具。其外形類似羊角釘錘,作用原理類似釘錘拔釘子的杠杆作用。它由叉口、彎頭、加強筋、手柄及支點鐵杆腳等構成。拔棉稈時,將羊角叉口插入棉稈根部,把手柄往下壓,棉稈立即被拔起。它很受棉農的歡迎。

    諸多實例足以證明,適應需求法所產生的效果是十分明顯的。

    適用需求創造法的應用要領

    那麽,青少年怎樣才能掌握好這一技法呢?範碧海同學發明成功的實例,給我們很好的啟示:那就是以自己的生活體驗為基礎,善於思考,就可以找到人們生產、生活、學習中某種“需要”的發明創造課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