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行走鞋的啟示

    事物總有相反對立的一麵,例如,機械運動中的作用和反作用;數學中的正數和負數;電學中的陽電和陰電;生物學的同化和異化。在發明創造的思路中有沒有相反對應的思路呢?

    比如運用組合創造的方法將電視、計時、照明集合成一體,發明了多功能電視機。那麽,與組合創造法相反對立的創造法是什麽呢?讓我們先欣賞一件有趣的玩具吧。

    隻見一雙烏黑的小皮鞋在地板上嘎嘎地走動著,卻不見人影。瞧著這雙自動行走的皮鞋,好似穿鞋的人使用了隱身術,故意顯露出一雙會動的鞋,這件事讓你百思不得其解。瞧著瞧著誰都覺得有趣、神秘,仿佛置身於神奇的世界。驚歎之餘,有人發問:這是怎樣創造出來的呢?創造的秘密有的像崇山峻嶺,隧道很難鑿通;有的像薄薄的一層窗戶紙,一捅就破。

    神秘隻是無知的表現,當你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時,就不覺得神秘了。

    早在會自動行走的玩具鞋發明之前就有了一種能走路的娃娃玩具。娃娃的腳上穿著一雙鞋,娃娃走動時當然也帶動了鞋。可是人們對能走路的娃娃玩具並不感到新奇,因為現實生活中的人也都是這樣穿著鞋走路或者赤腳走路,脫下來的鞋是不會走動的。假如一雙鞋會自動行走的話,必須引人注目,這樣的玩具一定能成為搶手貨。於是隻要娃娃玩具上的鞋和行走機構取出來改裝在一起,就成了物美價廉的新玩具——會自走的鞋。這種將一個整體進行創造性地分解,使分解的結果產生了新的意義和新的價值的創造;或者使分解出的某一部分,或分解出的某些部分成為一個新的整體的創造就是與組合創造相反對應的創造。創造力培訓中心把這種發明創造的思想方法叫做分解創造法。

    分解創造法的原理

    從分解創造的定義中可知,分解創造有分解再組合和分解不合之分。將一個整體創造性地分解後,再組合成一個新的整體就是分解再合;從一個整體上創造性地分解出某一部分或某些部分組成一個新的整體,就是分解不合。例如長筒靴,青年穿著它顯得身材修長,精神活潑。但是長筒靴的穿、脫和保養都不甚方便,要改善這種狀況還無從下手。然而,采用分解再合的創造方法就輕巧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創造的思路是:將長筒靴分割為兩部分,設計出靴筒和鞋,再由靴筒和鞋組合成長筒靴。靴筒展開後近乎一張皮革,靴筒和鞋分別穿脫,不分先後順序,靴筒能調換著穿甚至裏外翻著穿,鞋還能單獨穿、脫、擦拭、上油、保存都很便當。分解再合使長筒靴煥然一新。皮靴分解設計出了新花樣,布鞋能不能分解設計呢?

    中國台灣製鞋業設計出一種可換鞋麵的女帆布鞋,鞋麵的邊和靠近鞋底邊沿處裝著拉鏈,可隨時根據個人愛好和衣服的色調更換不同的鞋麵。這種鞋上市後很受消費者歡迎。許多名曰組合的事物實際上是分解再組合的結果。如組合式寫字台、組合裙衫、表盤可轉動的手表、分體式安全電熱杯、組合錄音機、經過分解加工後組合起來的大型或重型機械零件等。分解再組合的創造目的是在原有的事物上革新這一事物。例如,文具商店出售的打孔器,在紙上打出的兩個孔眼的距離是固定的,這就限製了它的使用範圍,如何革新這種打孔器呢?中國北京一位小青年運用分解創造法,將打孔器一分為二,再加兩杆,使其中一半能在兩根杆上來回滑動,就這麽發明了新型打孔器,獲得了全國青少年科學發明創造競賽獎。再如日本生產的一種小塊地毯,僅有50cm2見方,可像鋪瓷磚那樣方便地鋪在地上。常走的地方如有磨損隻需換一塊地毯就行了。鋪一段時間,還能重新排列組合圖案,並使地毯磨損均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