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這項研究又取得進展。他們的光解裝置效率是每毫克葉綠素每小時可產生125微克的氫氣,而且這個光解裝置可以連續工作六個半小時。雖然得到的氫氣量還是比較少,但它說明人類用植物光解水取得能源是完全可能的。

    但是,光合作用分解水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目前還隻是停留在實驗室裏進行。要大規模生產還有許多問題有待解決。比如,葉綠體品種的選擇、放氫酶的穩定性等等。不過,用光分解水的辦法解決能源的課題,已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美國、澳大利亞、日本、英國等都相繼成立專門的組織和聯合會,致力研究。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人類一定能實現以光解水取得能源的宏偉目標。

    綠色“發電廠”

    植物利用太陽光分解水獲得氫氣和氧氣,隻是一個間接解決人類對能源需求的辦法。能不能把太陽光直接轉變成電能呢?用半導體材料製作的光電池,就是這樣一種裝置。不過現在人們還正求助於“綠色工廠”建立綠色“發電廠”,從另一個途徑實現這個宏偉目標。

    前麵講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葉綠體中進行的。葉綠體裏麵有專門捕捉陽光的光合膜,它是由葉綠素分子、磷脂以及蛋白質組成並有嚴密結構的膜。光合膜體積很小,隻有幾個微米,但能力大得驚人,具有捕捉陽光、傳遞電子和能量轉換等功能。它在光合作用中起主力作用。依靠它,通過一係列電子傳遞來實現光合作用。

    於是,人們設想以葉綠素為主體製造一個人工光合膜,然後把光能激發,形成電流。如果形成的電流強大,那就成為一個綠色“發電廠”了。

    這個宏偉的設想能不能成為現實呢?

    能。美國科學家經過十年的努力,用這種模擬光合作用的光化學反應產生電流,已經獲得成功,並且應用在“阿波羅三號”人造衛星上麵。隻是價格昂貴,需要進一步改進。

    後來,日本著名科學家落合教授也用實驗作出肯定的回答。

    落合教授從小對“綠色工廠”就發生興趣,立誌要揭開它的奧秘。他大學畢業以後,從事光合作用的研究,取得了成績。1979年,他為建立綠色“發電廠”邁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落合教授詳細分析了光合膜的結構和功能,發現分離出來的葉綠素,在陽光照射下,可以進行兩個化學反應。如果把這兩個反應放在一起,就有電子轉移。於是,他就模擬光合膜結構,以葉綠素為主體,製作了一個人工光合膜,鋪在水麵上形成單分子層,在太陽光照射下,膜的上下兩麵果然產生了電位差。

    近來,落合教授又進一步改造人工光合膜的性能,添加了一些過渡元素化合物作催化劑,提高了膜電子傳遞的能力。據報導,利用中午的陽光照射,從人工光合膜上,可以獲得12微安培的電流。這說明,利用“綠色工廠”的原理是可以發電的。

    落合教授試驗初步取得成功,人們設想:有朝一日,能造出一個巨大的人工光合膜,把它覆蓋在廠房和住房的房頂上,一年四季都可以利用太陽能來發電,源源不斷地供應工廠和家庭對電能的需要。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