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有門捷列夫巧妙地解決了這些難題。

    他大膽地修正了一些元素的原子量。

    如按當時原子量的大小,鈹應當排在碳和氮之間,可是這樣一來,元素化合價有規律的變化就給破壞了。門捷列夫觀察了鈹以後的元素,排列都很有規律,又查看了前邊的元素,發現了一個漏洞,鋰和硼之間原子量相差較大,好像缺少了一個元素,而碳和氮之間原子量相差很小,鈹夾在中間好像多了一個元素。如果把鈹移到鋰和硼之間,化合價立即變成有規律的變化了,可是原子量由小到大的排列順序卻給破壞了。可能性隻有兩種,或是鈹的原子量測錯了,或是元素的規律性變化不是由原子量決定的。

    根據鋰和硼的原子量大小,他毅然抹掉了鈹的原子量是13.5這個數字,工整地寫下了9,然後跑到實驗室重新測定鈹的原子量。果然鈹的原子量是9而不是13.5,是前人把鈹的原子量測錯了。

    就這樣,門捷列夫還修正了銦、鑭、釔、鉺、鈰、釷、鈾的原子量,並不顧當時公認的原子量,改排了鋨與銥、鉑與金、碲與碘、鈷與鎳的順序,提出重新測定這些元素原子量的建議。

    後來,科學家們經過測定,證明了門捷列夫的修正值是正確的,門捷列夫對這幾種元素位置的改排也是正確的,不過碲與碘、鈷與鎳位置為什麽要顛倒,那是到後來人們發現原子序以後才解釋清楚的。

    對未知的元素,門捷列夫根據元素周期律及前後元素的性質,給它們留下了空位置,並且預言了這些元素的性質,甚至在什麽樣的情況下被發現。其中最有名的三個未知元素就是類硼、類鋁、類矽。

    門捷列夫是怎樣想到並敢於這樣做的呢?他曾對他的朋友這樣說過:“許多不明了的地方使我為難,但我沒有一分鍾懷疑過我所做的結論的正確性。”

    是的,門捷列夫堅信他發現的周期律是一個普遍的規律,一切元素的性質和他們的原子量是相關的,每一個元素都不是孤立地住在它的小房子裏的,而和它四鄰的元素性質有密切的關係。對四鄰元素性質掌握得越清楚,就越能推算出中間元素的性質。

    掌握了規律,並用規律能動地指導實踐,作出科學的預測,這正是門捷列夫比他同時代其他人高明的地方。

    不過,在當時的一些化學家看來,門捷列夫那麽自信地修正一些元素的原子量,並預言一些不存在的元素,這簡直是太狂妄了!他們批評道:“這是在臆造元素!化學是一個精密的學科,依據的是實在的物質,是無可辯駁的事實,如果把杜撰的東西也搜羅進去,那麽這究竟是科學呢還是相術?”就連門捷列夫的老師也訓誡他不務正業。

    事實上,門捷列夫絕不是在毫無根據的主觀臆測,他根據的正是大量實驗和觀察中得到的事實,以及從這些事實中抽象概括出的規律,他正是以此為出發點作出了科學的預測。

    沒有多久,門捷列夫的預言就被證實了。

    預言被證實

    1875年9月20日,巴黎科學院召開例會。院士伍爾茲代表他的學生布瓦博德朗宣讀了一封信:

    “前天,1875年8月27日夜間三四點,我在庇裏牛斯山中的皮埃耳菲特礦所產的閃鋅礦中,發現了一種新元素……”

    布瓦博德朗用分光鏡發現了一種陌生的紫色光譜,並且從鋅鹽中提純到這種物質。為紀念他的祖國——法國,他給這種元素起名為镓(拉丁文是法國古時候的名稱)。

    這篇載有镓的發現的法國科學院院報傳到了彼得堡,門捷列夫一口氣讀完了全文,激動萬分:“毫無疑問,這個元素就是我在1869年預言的類鋁!”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