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決定實行“逼蔣抗日”從7月10日起,國民黨五屆二中全會開始在南京舉行。7月13日,蔣介石在會上作關於外交的限度與組織國防會議之意義的報告。蔣介石在報告中說:“中央對於外交所抱的最低限度,就是保持領土主權的完整,任何國家要來侵擾我們的領土主權,我們絕對不能容忍,我們絕對不訂立任何侵害我們領土主權的協定,並絕對不容忍任何侵害我們領土主權的事實。再明白些說,假如有人強迫我們欲訂承認偽國等損害領土主權的時候,就是我們不能容忍的時候,就是我們最後犧牲的時候。”②《毛澤東文集》第1卷,第425頁。

    但是,蔣介石在報告中又說:“半年來外交的形勢,大家相信並未到達和平絕望的時期,與其說是和平絕望,反不如說是這半年來較之以前的形勢,還有一線的希望。我敢說最近外交途徑,並未達到最後關頭。”②。

    7月14日,國民黨五屆二中全會閉幕。在閉幕大會宣讀的大會宣言中稱:“中國目前形勢,非以決死之心求生存,則不能得安全之保障;非舉國一致,以整齊之步驟挽救,則將無逃於各個擊破之危機。”宣言稱:“對內唯有以最大之容忍與苦心,蘄求全國國民之團結;對外則決不容忍任何侵害領土主權之事實,也決不簽訂任何侵害領土完整主權之協定。遇有領土主權被侵略之事實發生,如用盡政治方法而無效,危急國家民族之根本生存時,則必出以最後犧牲之決心,絕無絲毫猶豫之餘地。”《中華民國實錄》第2卷《內戰烽煙》,第1897―1898頁。

    國民黨五屆二中全會的召開以及蔣介石在會上所作的報告,無疑是從九一八事變以來國民黨對日政策的一種進步。為了適應國內形勢的新變化,中共中央政治局於8月10日召開會議,討論國共兩黨關係和統一戰線問題。出席會議的有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秦邦憲、何克全、王稼祥、張浩、林伯渠、李維漢、陸定一、林彪、李克農、周興、楊尚昆、潘漢年和李德。

    毛澤東在會上作報告並作結論。毛澤東在報告中指出:蔣介石依靠日本,出賣投降的基本戰略沒有改變,但他準備開國防會議,實行局部的對日作戰等,戰術有所改變,而戰術的改變有可能影響其戰略的動搖。《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卷,第567頁。

    毛澤東說:蔣介石過去讓出東三省,鎮壓群眾,不同我們往來。現在改變了,也說統一戰線、國防政府,要同我們往來,這是為了得到群眾的擁護和日本的退讓,以鞏固他的統治。②③④《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卷,第567頁。

    毛澤東指出:我們願意與南京談判,現在還是這個方針。在今天應該承認南京是一種民族運動的大力量。我們可以承認統一指揮、統一編製,在許多策略方麵要有所改變,但是一定要停止“剿共”,一定要實行真正的抗日。②毛澤東在報告中指出:創造西北國防政府,紅軍與東北軍正在協商中,兩方麵都要做艱苦的努力,在東北軍要加強政治工作,在地方應加緊鞏固工作。③毛澤東還認為:紅二、四方麵軍的北上對於打通蘇聯,保衛蘇區,統一紅軍領導,都有很大的意義,應極力地歡迎紅二、四方麵軍,並使他們完全在中央領導之下。④。

    張聞天在發言中說:毛澤東的報告,我是同意的。⑥《張聞天年譜》上卷,第356頁。

    張聞天指出:全國形勢是抗日運動更推進了一步。兩廣事件更給了國民黨很多的教訓,強烈的抗日要求更促使他們分裂。“在這分裂中,不能不使南京戰術有許多變動,同時也表現他的動搖。”⑥張聞天說:“我們不僅要鞏固我們的力量,我們更要準備聯結很多力量,盡量使蔣(介石)孤立,防止蔣(介石)在統一戰線中的叛變。要記取1927年大革命的教訓。但不是用關門主義來鞏固我們的力量,而是運用廣泛的統一戰線。”《張聞天年譜》上卷,第356頁。

    周恩來在發言中主張放棄“抗日必須反蔣”的口號。並指出,在與南京談判時提出停止內戰和允許人民抗日、發動抗日戰爭。③《周恩來年譜(1898―1949)》(修訂本),第322―323頁。

    周恩來指出,目前任務的中心是實現西北的大聯合,在東線開展遊擊戰爭;迎接紅二、四方麵軍北上,三個方麵軍的會合是大的勝利。③。

    毛澤東在作會議結論時指出:民眾抗日已經衝破蔣介石的壓迫,但是還沒有衝破蔣介石的最高界限,即還沒有實現民主。蔣介石總是說先統一,我們則要求他先給抗日的民主。“抗日必須反蔣”的口號,現在已不適合,要在統一戰線下反對叛國賊。同時要注意提高對同盟者的警戒性,保持黨的獨立性。《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卷,第567―568頁。

    會議一致同意毛澤東的報告和結論,確定以國民黨和南京政府作為今後談判的對手。並決定發表公開宣言和秘密文件。

    這次會議的召開,標誌著中國共產黨由“抗日反蔣”向“逼蔣抗日”過渡的結束,決定了全黨實行“逼蔣抗日”的方針。

    會議結束之後,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等於8月12日致電朱德、張國燾、任弼時,通報了中央政治局8月10日會議決定的戰略方針。電報指出:“一、二、四三個方麵軍,有配合甲軍(東北軍)打通蘇聯,鞏固內部,出兵綏遠,建立西北國防政府之任務。由此任務之執行以配合並推動全國各派統一戰線,達到大規模抗日戰爭之目的。”②《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卷,第568―569頁。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