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案調查,又稱個案研究,是一種將調查對象作為一個整體單位,即一個“個案”,對其全部現象、全部過程及其特征給予詳細描述和定性分析的方法。個案調查一般以一個人、一個事件,一個群體、一個社區為研究單位。通過個案研究可以了解和推論其所代表的同類社會現象和同類社會問題。比如,當前要分析我國社會青少年性犯罪上升趨勢,就可以從具體某一案例入手發現有害文化對青少年身心毒害、對社會風氣敗壞是造成某些青少年墮落犯罪的一個原因。因此,取締黃色文化傳播,淨化文化市場是當務之急。

    2.犯罪調查的具體方式。

    犯罪調查是以認識了解犯罪,進而預測、預防犯罪為根本目的的。因而必須保證調查資料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犯罪調查是社會調查的有機組成部分,為此,就應掌握社會調查的科學方法。科學的社會調查的具體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問卷法。即使用問卷進行社會調查、搜集社會資料的一種方法。問卷是由調查研究人員依照研究假設和有關量度指標而設計的、以問答為主要形式的書麵調查表。問卷要由調查對象自己填寫或由訪問者代為填寫。問卷回收後進行資料匯總統計、歸納分析,從中得出結論。問卷調查法的優點在於調查的標準化,並因可以郵寄而能在極其廣泛的範圍內使用,比較方便和經濟。不足之處是答卷人因對問題的理解程度和思想顧慮不同而對問卷的可靠性有所影響,尤其是在對犯罪人使用時因認罪態度或其他原因,回答問題往往缺乏真實性,難以達到預期目的。盡管如此,問卷調查仍是現代社會調查、包括犯罪調查的一種重要的、經常使用的、效果顯著的方法。

    (2)訪問法。是一種與調查對象直接交談而獲取社會資料的調查方法。一般由訪問者提出問題,受訪者照其要求提供情況。訪問的形式可以是個別交談,也可以是召開座談會。在犯罪的社會調查中,經常使用訪問法。如訪問犯罪人的親屬朋友、老師同學,或同案犯,或案件承辦人,或監獄管理人等,以便從多方麵調查了解和綜合分析犯罪人的具體情況。訪問法具有麵對麵的特點,易於掌握調查對象的情緒和態度,資料豐富,方式靈活,預期效果較好。但其代表性不強,難於進行定量分析,調查對象易受調查人員的影響,還需要投入較多的人力和時間。

    (3)觀察法。是一種現實地獲取感性社會資料的最一般的、最常用的調查方法。調查研究人員在不作任何參與的條件下,從外部主要通過自己的視覺等感官,耳聞目睹地直接體驗和收集研究對象的信息。觀察者必須保持客觀性,切忌滲入個人感情色彩而失去真相。還可借助攝影、錄音、錄像等技術手段進行觀測。觀測法又可分為直接觀察和間接觀察、局部觀察與普遍觀察、經常觀察與定期觀察、介入觀察與不介入觀察等等。對於犯罪研究,運用觀察法能夠具體掌握各類犯罪人的思想、心理和行為特點,並有助於提高對犯罪人的改造教育工作的成效。觀察法可以符合客觀實際地、準確無誤地獲取第一手的、可靠性高的材料。但是觀察的對象、數量有限,難以進行定量分析,其準確性還受觀察者進入觀察環境的局限和主觀心理的影響,從旁觀察又難以深入實質。

    (4)參與法。實際是觀察法的深入運用。研究人同直接進入研究對象的社會環境與社會關係之中,參加研究對象在社會群眾中的日常活動。但是,必須隱藏自己的真實身份和研究目的。由於與研究對象終目生活在一起並取得信任,研究人員不僅可以掌握研究對象活動的全過程和常規,而且還可觀察分析其心理狀態、思想變化,從而獲得全麵、深入、豐富、真實的資料。但是,參與法易於形成愛憎偏見,帶上個人感情色彩,失去客觀立場,並且需投入較多的時間和精力。

    (5)文獻法。亦稱文件研究法或資料分析法,是一種借助於閱讀有關書報雜誌、政府機關團體組織的文件、報表、記錄以及檔案史料、個人回憶錄、日記等資料,從中搜集、引證、分析研究對象的方法。可以說是一種書麵的、間接進行的社會調查。文獻法的應用較為方便、有效和普遍。但也有其局限性和片麵性,那就是使用的是他人調查搜集的資料,對於研究者來說是第二手資料。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