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從曆史認識主體的角度看,整個人類認識水平的不斷發展,要求曆史認識主體要站在時代的高度去審視過去的認識對象和認識成果,並由此推動曆史認識的持續深化和發展。哲學家們早就告訴我們,人類的認識是有局限的。毛澤東曾經指出:“許多理論的真理性是不完全的,經過實踐的檢驗而糾正了它們的不完全性。許多理論是錯誤的,經過實踐的檢驗而糾正其錯誤。”波普爾指出:“我們的一切知識都隻能通過糾正我們的錯誤而增長。”這種人類認識成果真理性的不完全性主要是來源於人類認識主體能力的曆史性和局限性。這是因為人類認識的獲得除了受著客觀過程的發展及其表現程度的限製外,還會受到認識主體的自身狀況的限製,還會受到科學和技術條件的製約。這樣,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日益進步,認識主體的知識狀況、思維方式、認識手段會得以改變,這就會促使認識主體從一個新的時代高度、新的科學基礎和新的思維角度去重新審視以往的曆史,進行曆史再認識,從而把對於曆史的認識水平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例如,對於《實踐論》和《矛盾論》這兩部著作,人們在戰爭年代是從指導戰爭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角度去認識它們的價值,而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則是從獲取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角度去理解它和接受它,時至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今天,人們則從致力於現代化建設的時代高度去認識它們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的哲學基礎作用。1997年5月初全國毛澤東哲學思想研究會在南京召開了“《實踐論》《矛盾論》與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學術研討會,其用意也在於此,這也是時代發展所要求的對毛澤東“兩論”的又一次再認識。再例如,當毛澤東創作“兩論”的時候,無論是作者還是當時的研究者,都自然不會想到“兩論”與係統論、控製論、信息論等現代科學的關係,可當這些現代自然科學日益興起並且成為人們思考問題的一個獨特視角的時候,研究者也同樣將這些現代自然科學的方法用於對“兩論”的再認識。他們十分自信地指出:“毛澤東於1937年寫作的《矛盾論》的思維邏輯與現代係統論的發展是一致的,比如:內因決定論與係統自組織理論,內外因關係理論與係統——環境理論,矛盾層次論與係統等級、發育理論,主要矛盾理論與序變量理論,矛盾依據性質和條件有不同解決方式與耗散結構、突變論等等,這種邏輯上的一致性啟發我們對《矛盾論》思想做更深入的認識和研究。”還有的學者從接受學的角度,對毛澤東《實踐論》中的有關理論進行了接受學的詮釋。這一切都說明,隻要實踐在發展,隻要科學技術在進步,隻要曆史認識主體的狀況在發生變化,對於毛澤東的再認識就會無止境地進行下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