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四,比較係統地闡明了毛澤東學中的有關理論和方法論問題。自從80年代末石仲泉研究員提出了“毛澤東學”這一概念後,盡管“毛澤東學”這一稱謂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讚同,但還很少有人對毛澤東學的基本理論進行比較係統的思考。作者在《重新認識毛澤東》的“卷四”中明確提出了建構毛澤東學理論體係的任務,並作了初步的工作。一是比較深入地論證了建立毛澤東學的曆史根據、科學根據和現實根據;二是比較明確地說明了毛澤東學的研究對象及其基本特征;三是比較清晰地勾勒出自己關於毛澤東學理論體係建構的基本思路。毛澤東學理論,就其形式來說,就是毛澤東學對於本學科的反省、反思和自我認識的理論產物;就其內容來說,則是探討關於毛澤東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但就其體係的建構來說,還必須把這些基本理論、基本方法納入一個嚴密的邏輯結構中。作者認為,毛澤東學本質論、毛澤東學認識論、毛澤東學方法論、毛澤東學價值論、毛澤東學發展論、毛澤東學主體修養論,這六個部分的有機組合,構成毛澤東學的完整的理論係統,可稱之為毛澤東學理論體係。作者還在此基礎上詳細討論了毛澤東學理論體係的章節安排。

    注重毛澤東研究的方法論反思是《重新認識毛澤東》一書的最大特點,也是該書的價值之所在。任何一門學科的發展,必然要對該學科自身進行不斷的反省和認識,並把這種反省和認識逐步發展成為關於該學科的係統的知識體係,為該學科的進一步發展提供自覺的理論指導。作者對於毛澤東學學科本身的方法論反思,為推動我國毛澤東學的進一步發展作了一項非常有益的工作。盡管這項工作是初步的,但畢竟邁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