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說起自己一個感覺,覺得在他的同學當中,老年的這一代中的優秀者中,很難有子女後來居上。問我的看法。

    我的看法是:所謂優秀,一是說個人的水平和能力,二是說個人的成果和業績。這兩者有正相關關係,但不是絕對相等。一般講優秀是說業績好,業績是本事、機會、關係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共同因素的結合狀況是可遇不可求的。

    人是自然辯證法的實踐者。父輩業績好則家庭日子好,孩子容易被嬌慣,不利於成器。盡管人都懂這個道理,但是很難有人願意眼看著自己的孩子吃苦受累。因為他們往往有一種想法:自己受過的罪不能讓孩子再受。

    我在這方麵的經曆是,自己年輕的時候對於孩子所寄希望大,要求高,管教嚴。現在是:想得開(在目標上,能達到怎樣的程度就達到怎樣的程度),看得開(在效果上,不求最好,但望長進;不怕犯錯誤,隻要不消極),放得開(凡事主要是自己拿主意)。

    “三人一條心,黃土變成金”;如果不一心,則“三個和尚沒水吃”。

    關於“三人”的說法很多,把下麵兩條放到一起就很有意思。

    一個說法是“三個和尚沒水吃”。

    另一個說法是“三人一條心,黃土變成金”。

    三人為伍,即為集體。關於三人的說法也是關於集體的說法。

    上述兩種說法都是講形成集體合力的難易程度的。“三個和尚沒水吃”意在提示形不成合力容易;“三人一條心,黃土變成金”意在提示形成合力難。實際都說明要形成集體合力非常不容易。

    上述兩種說法,也都是表明形成集體合力的效果的。一個是從反麵說,形不成合力就陷入困境,沒有水吃。另一個是從正麵說,形成合力就黃土變金,水吃不盡。

    改變事物的狀態不容易,改變事物的性質更難。如果三人一條心做到了,就能使黃土變為黃金,就能改變事物性質,就能做到常人做不到的事情,達到一般情況下達不到的效果。但是,事實上黃土變成黃金是不可能的。以此為喻,意在說明形成合力,是多麽的重要,又是多麽的困難。既然太難了,就不必苛求,改變不了性質就改變狀態,那就求大同存小異,就基本一條心吧,變不了金變成銀,變不了銀變成鐵,變不成鐵變成器,總比不變強。

    能滿足者為富有;能退讓者受尊重;能受勸者有福祉。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