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涼寺位於西安市長安區塔坡村,國民黨連戰主席的祖母就葬於寺旁。

寺中閱覽室桌子上的玻璃板下有一署名“淨空時年76”的一幅小書,其中有如下字句:

富在知足,貴在知退,福在知諫。

閱後常常記起回味,於做人做事輒有啟示。

不知足者常感不富,知足者常覺富有,誠然如此。達到兩種感覺的難易程度有別,不知足容易,知足難。亦有困惑,人希望更富有,企業希望更發展,知足將怎處?再細想來,人更富有,企業更發展,源不在“不知足”,而在“知不足”。“不知足”為貪,“知不足”為謙。貪而強難,則不達,甚而破敗。謙而知可,則穩進,有望發展。

喜好進步,追求進步,鼓勵進步,褒揚進步,自然形成人的進步心理,進而形成人的可上不可下,可進不可退的心理習慣。殊不知,知進容易,知退難。遇到機會,符合自己長項,負有曆史責任,即為當進,此時,進為對。或機會不到,或非己所長,或責任有移,即或為當止,或為當退,此時,退為對。但是,人有進的培養,而無退的訓練;人有進的慣性,難有退的適應。從小的教育、社會的推崇,自身的奮鬥,周圍的激勵,都是講進,少有講退讓的。所以,當止而止,當退而退,實難能可貴。

福在安,安在平和中庸,平和中庸在理解對立麵,理解對立麵在能聽進去勸解,尤其在能接受批評意見。諫為批評,知諫,即為知道批評的原因,批評的方式,批評的作用,麵對批評的正確態度和吸收批評意見的合理成分等等。一般地說,讚譽之詞喜歡,勸慰之詞可聽,批評之詞難受,這是人之常情。當然,若能坦然接受批評,那麽勸慰之詞便更易接受,則讚譽之詞也會理智地對待。於是,遇到讚譽不驕狂,聽到勸慰知情理,受到批評能理智,心平氣和,必然快樂常伴,這便是自然之福。

小聰明是會為自己算賬的人,大聰明是會為大家算賬的人。大聰明的人往往就是智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