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4月,某報紙上連載《我為什麽不要應屆畢業生》介紹某學生實習中的工作生活情況點滴,令人啟發。

有幾個學習營銷的學生在某公司實習,後來隻有其中一位W在實習結束以後被留在了公司。就是因為發生在他身上的幾個細節之處打動了銷售經理的心。報紙介紹的細節情況如下:

正式實習那天,人們互相介紹,在座的C年齡最大。其他實習生都跟著單位介紹的人稱C為“老C”,唯獨W稱“C老師”。其他人完成手頭工作以後就湊在一起閑聊,W主動找事情去做。很瑣碎、細小的事W都非常仔細,很累也無怨言。有一次,C接國際長途的時候,W在旁邊注意地聽、記,並適時地給C遞過去紙、筆,有時C沒有記清的數據,W還能夠提醒他。後來W一畢業就被該公司錄用了。

文章說:“這就是細節的魅力。有人說過,現在的競爭就是細節的競爭。細節影響品質,細節顯示差異,細節決定成敗。在這個講求精細化的時代,細節往往能突出你的內在素質。”

我很讚同。

有話說,細微之處見真情,細微之處顯精神,管理越是現代化其實也就是越細微,酒店星級高低就是細微程度上的差異。

又有話說,大丈夫不拘小節。大筆寫大字兒,大人幹大事兒。

可見,細也有成;粗也有成。

其實:

有細才有粗。因為能細就能有更多更深的了解,才敢粗。

有細必有粗。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多用精力的地方才有細,少用精力的地方必然粗。人不可能處處都多用精力。

能粗才能細。能粗者知棄,知棄才能有所不棄,有所不棄才能有細。

高明的粗者是知細的粗,當粗的粗,當粗時粗。

高明的細者是知粗的細,當細的細,當細時細。

知粗細之理而能行之者,就是可以做大事的人。

事做得越大的人,大約也是越明白粗細之理的人。

隻爭朝夕,“揚長”才有機會;有了機會,“揚長”才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