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酒店工作人員對於剛剛開完的一次公司高層會議感受很深。覺得這次會議一是準備用時短,過去一般需要一月左右,這次真正有效的準備時間隻有9天,而且拉用其他人員很少;二是會議效果好,這次會議是她以往列席的多次高層會議裏最輕鬆,最順利,感覺最好的一次。她說這樣好的感覺是大家一年來辛勤努力的結果,真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我跟她講,“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這話,其實有道理也沒道理。比如,今年的高層會議開得較好,主要是由於上一年度經營工作做得比較好,集中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是見識更加到位。即工作思路更加到位。認識思路到位了,就抓住了關鍵,體現出創新,體現出水平,自然工作效果就容易到位。

二是規範更加到位。即體現見識、思路的工作實施、操作,更加規範化,標準化,螺旋式上升,進入良性循環。進入這樣的狀態以後,就容易事半功倍。

三是力度更加到位。有了見識、思路、想法,也有了實施時的操作規範,下來就在努力了。努力盡心了,工作做到位了,領導自然會認可。

以上過程可以說明“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道理。

但是,如果反過來看,收獲的取得,並不單純是耕耘的結果。風調雨順,費的勁兒不大收獲也能好;遇到災害,費很大的勁兒收獲也不好。一位朋友花錢買肥料施得太多,結果小麥倒伏,收成還不如肥料施得少的。氣得他說:“操心、花錢買了個減產!”可見,一分耕耘,不等於一分收獲。

認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能知努力奮鬥,自強不息。明白“一分耕耘不一分收獲”,便可免了心裏不平,少些委屈、埋怨。

人的行為,不是補路,就是挖坑。修行就是要多補路,少挖坑。這也就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