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尚與陰險的區分,關鍵是對於提供幫助者這個人的判斷。這種判斷又可分為:對提供幫助者幫助能力的判斷,判斷能幫什麽的問題;對提供幫助者的人品的判斷,判斷敢不敢接受幫助的問題。能否接受幫助的關鍵還是提供幫助者的人品。人品好,能力不足,最差的情況是幫不了忙;人品不好的人卻可以幫倒忙,或者當時幫了忙,卻留下危機於潛在之中。所以,求助的時候,不管對於被求助者的能力判斷不判斷,對於其人品必須判斷。

    判斷的風險。人品的判斷不是一時一事可以確定,需要較長的時間,較多的事實。求助的時機往往等不及。所以,求助判斷風險問題是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

    人品好與不好,不是自己說了算,而是別人說了算。是別人的感覺。所以,多向周圍的人了解,特別是向那些被公認人品比較好的人了解,有利於降低求助風險。

    對於好人好心做好事,而往往出現“好人沒好報”、“好人難做”的結果,也應該理解。這也有必然性的一麵。一般地講,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會有原因。無目的的幫人,對於幫人者來說,原因就是無私而樂於助人。但是,如果要讓人理解,別人必然要給其假設一個理由。如果假設的是一個正常的理由,那麽幫人者可能被定為高尚。否則就被認為是陰險。無目的幫人者如被認為是陰險,就是“好人沒好報”,必然產生“好人難做”之感。

    無目的幫人,不僅不求物質回報,也不在乎別人的認可。一般來說,其為誠心待人的本能反應,對於感覺好的朋友對待更好,感覺最好的朋友也對待最好,也隻是按照自己的良心和習慣去做。

    在別人沒有求助的情況下,主動地、無目的地幫助別人,這樣的“無求而助”是最大的好心,但是,也最容易被誤解。所以,才有兒孫自有兒孫福,何必老子做馬牛的說法。

    看來“有求而應”是比較好的助人選擇。

    但是,即使在“好人沒好報”、“好人難做”的環境下,對於沒有壞心隻會做好人的人來說,沒有中間道路可供選擇。在別人有求的時候會幫,在別人有需無求的時候也會幫,知道別人需要幫助,自己可以幫助而不幫別人的事情是做不來的。那麽隻能是:該幫就幫,隻要自己願意,別管他人感覺。

    感情重,則投入大;情商低,則效果差。故不免傷害別人,也難免傷害自己。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