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隻注重對普通本專科在校大學生的的人格教育,而對成人學生健全人格教育不夠。事實上,部分成人學生雖然年齡已經成熟,但人格並未健全。高校應該結合成人學生的實際,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對成人大學生進行人格教育。

    一、什麽是人格

    人格(Personality)的詞源是拉丁文的Persona,即“麵具”。在現代漢語中,按照《辭海》的解釋,人格是指個人的尊嚴、價值和道德品質的總和。倫理學意義上的人格,常稱為道德人格;在人格主義哲學上的人格,指具有自我意識與自我控製能力,即具有感覺、情感、意誌等機能的主體;在心理學上的人格,亦稱“個性”,指個人穩定的心理品質。

    概括而言,人格是通過人的性格、氣質、能力所體現出來的個人尊嚴、價值和道德品質的總和,是通過社會化而形成的具有相對穩定性的個人特質的綜合,是由個人的知識、品德、經驗、情感、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方式等因素構成的有機統一體。它體現了個體社會化的結果,同時還是個體區別於他人的標誌。“在一般語言中,人格一詞往往隻指人的道德品格。從這個意義上說,每個人當然都有自己的人格。這種人格是由人們所處的社會地位、其他各種客觀環境以及所受的教育等影響造成的。”現代人格體現當今社會和時代對於人的全麵發展的期望和要求。作為個人的尊嚴、價值和道德品質的(總和)人格,是人在一定的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統一。“馬克思主義的理想人格是集真、善、美於一體的人格。理想人格是理想與現實的統一。”

    二、加強成人大學生人格教育的必要性

    光有知識和能力,沒有完美的人格,一個人是很難作出多大成就的。因此,培養身心健康、德才兼備的人才,塑造思想靈魂顯得尤為重要。加強成人大學生人格素質的培養,幫助成人大學生形成健康、理想的人格具有重要的意義。

    1.實施人格教育是教育規律的本質要求

    人格的整合與塑造,既是個人身心健康成長的需要,也關係到當前勞動者整體素質優化的重要過程。實施人格教育就是要教學生學會做人,塑造健康人格。

    中國古代曆史上儒、墨、道、法各家都認為,在塑造理想人格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奮發向上、切磋踐履、修身養性。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大學理念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實施完全人格教育,他認為“國民而無完全人格,欲國家之隆盛,非但不可得,且有衰亡之慮焉”。近年來北京吉利大學執行校長羅曉明提出的“人格本位”教育思想引起首都高校專家學者們的關注。

    國外心理學家對於人格的闡述,似乎把力氣都花在了純粹的學術上,而一批教育家卻把人格理論的精神要義運用到了教育實踐中。在西方近代教育發展史上,盧梭的“自然教育論”、愛爾維修的“智力平等說”,狄德羅的教育民主化和世俗化,以及裴斯泰洛齊的“和諧發展”,都把學生的人格是否能夠得到健全和發展看做是他們教育成功的標誌。新教育思潮倡導發展學生個性,主張教育的民主,塑造“純清而又敏感的心靈”,培養學生完美的人格,美國教育家杜威和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的全部教育理論,無不滲透著人格教育的思想。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