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兼論中國共產黨的革命理論與革命精神的關係

    毛澤東思想與延安精神是什麽關係,學術界已有學者進行過探討,發表過相關文章,但卻一直沒有形成一致的看法。筆者試圖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基礎上,對這一問題再作探討。總起來講,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共產黨人關於中國革命客觀規律的真理性認識,屬於理性世界觀層麵或範疇;延安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把真理性認識變為具體實踐時表現出的政治品格、道德情操和精神風範,屬於非理性價值觀層麵或範疇。二者認識層麵不同,含義和內容也就不盡相同。但是,二者畢竟都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產物,都是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革命認識總體係的有機組成部分,相互之間又有不可分割的密切聯係。二者不僅在基本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即本質上根本一致,而且又相互決定與製約,即如果沒有前者,就不可能有後者,而如果沒有後者,前者也很難變為現實。

    一、毛澤東思想與延安精神產生、發展和成熟、完善的過程是同步的,但二者的地位卻是不同的,作為中國共產黨理論基礎的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共產黨的革命精神——延安精神產生、發展的前提和基礎

    中國共產黨是無產階級性質的政黨,它的誕生、成長與發展壯大必須始終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但是,馬克思主義所揭示的是世界無產階級解放運動的一般規律,而每個民族和國家的社會曆史的發展過程是千差萬別、各有特色的。因此,各國的無產階級政黨隻有把馬克思主義的一般原理同本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形成符合本國社會發展規律和民族曆史特點的思想和理論,即實現馬克思主義的民族化,使馬克思主義真正成為本國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進行革命和建設的思想武器,才能領導本國的革命和建設事業取得勝利。

    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由於全黨的馬克思主義水平普遍不高,加之對中國社會實際了解不夠,因而還不能很好地實現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的結合,也就沒有能迅速形成自己的真正能為革命人民所掌握的思想武器。隨著革命鬥爭實踐的深化和發展,中國共產黨內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領導人逐漸成長與成熟起來,他們不是把馬克思主義當做萬能的教條或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而是當做一種認識工具和行動指南。從國民革命中期開始,毛澤東等領導人就對什麽是中國革命這一問題有了一定的認識;土地革命戰爭前期和中期,他們從實踐到理論探索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道路,初步回答了怎樣進行中國革命的問題;抗日戰爭時期,在空前激烈和複雜的民族與階級鬥爭條件下,他們又係統地提出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徹底地回答和解決了什麽是中國革命、怎樣進行中國革命這個基本問題。毛澤東思想就是在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結合的曆史進程中從萌芽、形成並達到成熟的。所以,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關於中國革命的正確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同時它也是中國共產黨關於中國革命的根本觀點和總體主張,科學回答和正確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曆史條件下中國革命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

    隨著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毛澤東思想的產生,以其武裝起來的中國共產黨人為了把中國革命的主張從理論變為現實,因此而義無返顧地投身到領導人民進行反帝反封建的偉大鬥爭之中。從打倒列強除軍閥的北伐,到武裝反抗國民黨的三大起義,到建立“工農武裝割據”的革命根據地,到二萬五千裏的戰略轉移,到八載抗日烽火,到推翻蔣家王朝,無一不是中國共產黨人用智慧和鮮血描繪出的壯麗史詩。在這波瀾壯闊的奮鬥史中,中國共產黨人的優秀人格品質、道德情操、精神風範等也都得到充分張揚和高度體現。如同毛澤東思想有一個萌芽、形成和成熟完善的過程一樣,中國共產黨的革命精神也從北伐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逐漸發展、成熟為延安精神。可見,延安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在領導和進行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鬥爭過程中,煥發和體現出來的群體意識與精神風範,是無產階級政黨世界觀、人生觀在其個體成員身上的內化與展現,是中國共產黨關於中國革命根本主張和總體觀點轉化為現實結果的中介與橋梁。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