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製度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保證

    黨的領導製度是黨的領導原則和領導方式、方法的規範化和製度化,是黨的各級組織、領導幹部在領導實踐中必須遵循的工作規程和行為準則。它對黨的領導機關的產生和組織形式,領導機關的體係、結構和相互關係,領導機關的權限、活動程序和任用等,都做了具體的規定。黨的領導製度集中體現了黨的整體意誌和要求,黨的任何領導機關和個人,包括黨的領袖在內,都沒有超越黨的領導製度,違反和破壞黨的領導製度的權力。

    從世界政黨政治的發展和黨的執政曆史來看,黨的領導製度是製約黨的執政能力發揮的關鍵因素。它雖然不是執政能力本身,但整個黨的執政能力如何,執政功能的實現程度如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領導製度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因此,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不但要著眼於提高各級領導幹部的素質和能力,更要著眼於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製度。製度不順,科學性不高,會直接製約黨的執政能力。例如,幹部人事製度的弊端會直接影響優秀人才的選拔,進而影響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而且製度的不科學、不合理會在實踐中阻礙黨內資源的優化配置,降低執政效率,引發執政活動中不必要的扯皮和摩擦,從而加大執政成本,製約黨的執政能力的發揮。

    鄧小平同誌在《黨和國家領導製度的改革》中指出,不是說個人沒有責任,而是說領導製度、組織製度更帶有根本性、全麵性、穩定性和長期性。這種製度問題,關係到黨和國家是否改變顏色,必須引起全黨的高度重視。在80多年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中國共產黨建立了一整套既符合工人階級先鋒隊性質、宗旨、任務,又適應本國國情和領導規律的領導製度,積累了許多行之有效的寶貴經驗,從根本上保證了黨的建設沿著正確健康的軌道向前發展,但是,黨的領導製度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形勢的發展,曆史環境和工作條件的變化,隨著黨的基本路線、工作重心的轉變,黨的領導製度也應該不斷加以豐富、完善和發展,這樣,才能更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

    我們黨現行的領導製度是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在革命戰爭年代,殘酷的戰爭形勢要求我們的黨和革命力量必須實行高度的集中統一,因而形成黨的一元化領導體製,一切事情都置於黨的絕對領導之下,從而保證了革命戰爭的勝利。建國初期,為了徹底戰勝國內外敵對勢力,迅速恢複國民經濟,鞏固新生政權,我們繼續實行一元化的領導體製。生產資料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之後,我國進入全麵建設社會主義時期,黨的中心任務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由武裝鬥爭奪取政權轉變為在全國範圍內執政,領導全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但是由於受到“左”的“以階級鬥爭為綱”的錯誤思想的指導,在這個關鍵問題上缺乏足夠的認識,沒有及時改革黨的領導製度,仍然沿用一元化的領導體製。“文革”結束後,我們黨對這種一元化的領導體製進行了改革和完善。鄧小平同誌特別強調要從領導製度上解決問題。為了從思想上統一認識,他對社會主義時期黨的領導實質做了明確說明,指出黨的領導實質就是組織和支持人民當家做主。黨的十二大通過的新黨章,明確了黨的領導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組織的領導,並規定了黨政分工的具體原則。十二大後,按照黨政分開的原則,較大幅度地開始了黨的領導體製改革,出台了一係列重大措施,主要包括堅持和改善黨的領導;加強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權威;建立統一的、強有力的、高效率的行政係統;在中央統一領導下,擴大地方自主權;實行政企分開,擴大企業自主權等。同時強調防止和糾正分散主義、無組織、無紀律現象,要維護中央權威,保證黨和國家的政令統一。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