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學習胡錦濤關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論述的體會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命題,是1938年10月毛澤東在中共六屆六中全會的政治報告《論新階段》中首次提出和論述的。之後,這一概念頻繁出現在當時中央領導人的文章和報告中,並在中央主要領導人中間形成了廣泛的共識。在黨的七大上,劉少奇代表黨中央所作的《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還明確闡述了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貢獻。報告指出:“毛澤東思想……乃是發展著與完善著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同誌,出色地成功地進行了這件特殊困難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事業。”但七大以後,在黨的文獻及中央主要領導人的講話和文章中卻再也沒有使用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概念。直到改革開放後,在學術理論研究過程中,這一概念才被理論界重新使用,並得到理論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值得特別注意的是,時過半個多世紀,胡錦濤在許多重要講話中,恢複使用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個重大的理論命題,並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問題做了精辟論述。胡錦濤總書記重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內蘊深刻,意義重大。

    一、澄清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問題上的各種誤解,堅定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正確方向

    黨的七大以後,出於和共產國際關係的考慮,避免民族主義的誤解和蘇聯的不滿,在黨的文獻及中央主要領導人的講話和文章中再也沒有使用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概念。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命題是不科學的,更不標誌著中國共產黨終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曆程。恰恰相反,我們黨一直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正確方向,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產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即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正如胡錦濤總書記在總結黨的曆史經驗時所說的,“中國共產黨的曆史,就是一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指導、緊密結合中國具體實際進行理論創新的曆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曆史。”可見,胡錦濤重新使用和論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決非偶然,而是對中國共產黨曆史經驗的科學總結,是對馬克思主義發展規律的準確把握。胡錦濤重提和闡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澄清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問題上的各種誤解,堅定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正確方向。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問題上,曆來存在著各種誤解。一是“取消論”,即認為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在弱化或取消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早在延安時期,葉青就宣揚說,所謂中國化就是要依據中國自己的特殊情形,把外國的東西加以根本修改,使它變成另外的東西。對此,艾思奇尖銳地指出:“依他的意思,如果要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要把馬克思主義丟掉,變成另外的非馬克思主義的東西。”美國學者施拉姆認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因強調中國的傳統而拋棄了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這些認識顯然不符合實際,是錯誤的。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其前提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離開這個前提來談“中國化”,就不是在講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而是講別的什麽“中國化”。其實,早在1941年,毛澤東為了防止某些人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曲解,就向全黨明確指出:“我們反對主觀主義,是為著提高理論,不是降低馬克思主義。我們要使中國革命豐富的實際馬克思主義化。”胡錦濤在論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時候,也總是強調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可見,“取消論”是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嚴重曲解。二是“民族論”,即認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一種“民族主義”。時至今日,國外仍有人反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提法,認為這是反馬克思主義的,是民族主義的。盡管有的是從語義學角度來談論這一問題,有其合理的成分,但就其實質而言,都是不了解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曆史、不明白黨內政治思想鬥爭而產生的一種誤解。胡錦濤關於中國共產黨的曆史就是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曆史的新論斷,正是深入研究我黨的發展曆史而提出來的。他也強調要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使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具有更加鮮明的民族特色”,但決非宣揚什麽民族主義,恰恰就在這一論述的前後文中還在講馬克思主義的世界化或普遍性,要求我們“一定要高舉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偉大旗幟,“要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三是“倒退論”,即認為延安時期提出“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有特定涵義和意義的,但這一提法本身在邏輯上“容易產生混亂”,相對於我黨後來提出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革命實踐相結合”的提法和思想“還是一種倒退”。這種看法值得商榷。胡錦濤在論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時候,常常是這三種提法同時並列使用的。據我們的學習體會,在胡錦濤看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精髓,“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結果。總之,胡錦濤總書記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概念的恢複使用和論述,對於肯定“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命題,消除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各種誤解和懷疑,繼續堅持和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在當代的中國化,具有特別重大的意義。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