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價與人的創價活動

    代價在英文的詞義為“price”和“cost”,在漢語上最普遍的含義是指“為達到某種目的所消耗的物質或精力”。顯然,這裏的代價是從經濟學的角度而言的,它是指生產成本、機會成本、各種損耗和日常消費,因而這裏的代價是與成本相同的範疇。我們認為,對於代價問題,不僅可以作為一個經濟學問題來研究,它還可以作為一個哲學問題來研究。

    所謂把某一特定問題作為哲學問題來研究,就是對某一特定問題作統一的、終極性的說明。例如,哲學關於人的本質的認識,認為人既是一種自然存在物,又是一種社會存在物,並且這一存在物是一種未完成的存在物,它不會停留於某種已經變成的東西上。這一認識就是對我們所知的一切人的統一的、終極的說明,即我們所知的一切人中的任何一個人都具有上述特征,否則它就不是對我們所知的一切人的統一的、終極的說明。

    要把代價問題作為一個哲學問題來研究,就必須對我們所知的一切代價作統一的、終極的說明。歸根到底,我們所知的一切代價都是相對於人的創價活動而言的。眾所周知,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指出,人的活動與動物的本能活動是有著本質區別的,動物的活動是由其生理本能導引的,它無意識地適應於自然的現實狀態,本質上與自然是同一的。而人的活動特別是實踐雖然受著客觀條件和規律的限製,但卻不是為了實現客體的規律;而是具有其“內在尺度”,為著實現其價值目的的,而不斷地進行著的創價活動過程。馬克思還進一步說:“動物隻是按照它所屬的那個種的尺度和需要來建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個種的尺度來進行生產,並且懂得怎樣處處都把內在尺度運用於對象,因此,人也是按照美的規律來構造。”顯然,上述“內在尺度”以及“按照美的規律來構造”的“美的尺度”就是指人的創造價值的活動過程。這說明人高於、超出自然之處,就是能把兩個尺度自然地統一起來,進行價值創造活動(哲學上叫“創價活動”),這種創價活動是人的活動最普遍、最一般的本質概括,因此,我們要把代價問題作為一個哲學問題來研究,就應該從人的創價活動出發。

    相對於人的創價活動而言的代價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麵:其一是人的創價活動過程中的必要的、必需的價值付出與損失,也就是指我們通常講的成本,它構成新價值的主要部分。例如:要加工麵包所需的麵粉、白糖等,就是人們在創價活動中所付出的必要的、必須的代價,這一代價相當於經濟學上講的成本範疇,是人們常常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其二是非成本類的價值損失,它主要表現為人們“放棄”的其他價值選擇可能帶給它的價值損失,以及人們在價值活動過程中的消極後果。例如:我國在改革開放以來,由於過分地強調追求經濟發展,所帶來的許多社會問題(即近年來人們議論頗多的道德滑坡問題、社會治安問題、腐敗問題、社會風氣問題、信仰危機和價值危機等問題),生態環境問題(即近年來北方地區發生的沙塵暴問題、發生在我國的非典、禽流感等問題)等。

    人類活動的實踐證明:代價與人類的創價活動是相伴相隨著的,並且隨著人的創價活動的水平、範圍和能力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得到提高的同時,人們造成代價和危機的能力也隨之上升,代價產生的可能範圍和程度也隨之擴大或加深。我們知道近代工業文明以來,隨著人類擁有先進的科學技術的進步與飛速增長,人的創價活動範圍和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特別值得我們注意的是20世紀以來的人類社會正處在第四次科技革命的過程中,人類的活動範圍空前擴大。今天,人類的足跡已經邁出了地球,踏上了月球,進入了更加遙遠的宇宙空間。與此同時,人類也第一次掌握了足以毀滅整個地球的能力,人類世界處在生與死的邊緣線上。先進的通訊技術和交通工具使人們足不出戶即可了解到全球信息,在很短的時間內即可到達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同時,也正是這些先進的科學技術的濫用使得人類在20世紀相隔僅僅20年的時間就爆發了有史以來的兩次世界大戰。人類在利用科學技術進步造福自己、提高自身活動能力和水平的同時,也利用它們給人類造成了無數的災難。人類曆史的進步道路就是以這無數的災難和痛苦為代價鋪就的。幸福的背後是無數的悲哀,歡樂的背後充滿了痛苦。創造價值的水平與造成的代價總是共同發展的。這正如英國著名曆史學家愛德華·卡爾所指出的:“每一發明、每一改革、在曆史進程中發現的每一技術不僅有它積極的一麵,而且有它消極的一麵。代價總是要有人來承擔的。我不知道在發明印刷術多久之後,批評的人才開始發現它有助於散布錯誤的意見。今天,對由於汽車的出現而帶來的公路上的死傷感到哀悼,這是很尋常的事情;甚至有些科學家對自己發現了解放原子能的種種辦法,感到遺憾,因為它可能而且已經作為造成巨大災難的用途。”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