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馬克思經典著作的編譯與出版

    新中國建立之初,我國經濟學者為適應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需要,翻譯和出版了大量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方麵的經典著作。20世紀50年代翻譯和出版的主要有:馬克思《資本論》,郭大力、王亞南譯,北京三聯書店,1950年;《價值價格與利潤》,王學文等譯,北京三聯書店,1950年;《政治經濟學批判》,郭沫若譯,上海群益出版社,1951年;《剩餘價值學說史》,郭大力譯,北京三聯書店,1951年;《政治經濟學批判之導論》,郭大力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53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何思敬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資本主義生產以前各形態》,日知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馬克思:《雇傭勞動與資本》,中央編譯局譯,人民出版社,1965年;《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導言》,徐堅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年;《工資、價格和利潤》,中央編譯局譯,1964年;列寧:《帝國主義論》,北京群眾出版社,1950年;《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唯真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51年(1959年該書由中央編譯局翻譯,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曹葆華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52年;《土地問題理論》,曹葆華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年;《市場理論評述,再論實現問題》,麥園、方鋼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

    需要著重指出的是,在新中國建立後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和列寧全集的出版。根據中共中央決定,中共中央編譯局翻譯、人民出版社自1956年開始陸續出版了《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從1955年開始陸續出版了《列寧全集》,並出版了四卷本《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和四卷本《列寧選集》。1983年,社會科學出版社還出版了由中共中央編譯局翻譯的法文版《資本論》第一卷中譯本;1987年,又由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了德文版《資本論》第一卷中譯本。這些經典原著中譯本的出版,對我國研究和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經濟理論提供了便利條件和重要的推動作用。

    這一時期翻譯出版的馬克思著作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全集和補卷:

    新中國成立以來,出版過“三大全集”,即《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寧全集》、《斯大林全集》和“三大全集”的“補卷”。這些書基本包括了全部的馬克思著作。《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1-39卷,是中共中央編譯局根據1955年開始出版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第2版並參照德文原著譯出的。人民出版社1956年12月開始出版第l卷,至1974年12月出齊39卷。《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40-50卷(補卷)。內容包括沒有編進《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9卷的其他著作。《列寧全集》中文第1版第1-39卷是中央編譯局根據《列寧全集》俄文第四版譯出。人民出版社從1955年開始出版第1卷,到1963年出齊39卷。《列寧文稿》第1-17卷是《列寧全集》中文第1版第1-39卷的補卷。它收入了《列寧全集》俄文第4版沒有收入而在《列寧全集》俄文第5版(共55卷)和《列寧文集》俄文版中收入的文獻。《斯大林全集》中文版第1-13卷,是中央編譯局根據俄文版《斯大林全集》譯出。人民出版社於1953年9月出版第l卷,到1958年6月出齊13卷。《斯大林文選》(1934-1952)是《斯大林全集》第l-13卷的補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8月出版。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