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四新文化運動前中國人對社會主義學說的介紹

    馬克思主義作為人類先進思想的結晶和無產階級的科學思想體係,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在歐洲產生了。但是,它在中國的傳播卻是較晚以後的事。從嚴格的科學意義上說,馬克思主義真正廣泛傳播於中國,促使中國開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是從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特別是1919年我國的五四運動以後開始的。但這並不是說,在這以前,中國人就不知道馬克思主義學說,事實上,從19世紀末期起,就有了關於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記載。這些記載在1917年以前雖然是零星、並不係統的,卻一直延續不斷,而且愈來愈多,這也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開端。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的現代工業還處在初步發展階段,無產階級尚未形成獨立的政治力量。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缺乏必要的條件,中國的一些有見識的資產階級思想家開始看到資本主義的許多弊病,產生了對資本主義製度的種種疑慮。在這種情況下,資產階級的各個政治派別紛紛從事對社會主義的研究和介紹,企圖從中吸收自己所需要的東西。馬克思主義及其政治學說正是作為歐洲社會主義的一個派別在這個時期被介紹到中國來的。

    從1899年到1917年這十八年間,從中文書刊上看到,有人提到馬克思、恩格斯和馬克思主義的詞語。那時有人把馬克思譯為“馬客偲”、“麥克司”、“麥喀”等,把恩格斯譯為“恩格思”。而把馬克思主義稱為“講求安民新學”、“濟貧之說”等等。把馬克思所領導的第一國際稱為“萬國工人總會”。

    在清末譯介西方科學技術和社會科學學說的高潮中,資產階級維新派人士、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派人士以及其他進步的知識分子,便開始向國人譯介馬克思主義學說和理論,甚至極少數西方殖民者也在不經意間譯介了馬克思主義的學說並介紹了馬克思和恩格斯。迄今為止有據可考的曆史資料顯示,在我國最早譯介馬克思主義及馬克思的是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 1845-1919)。英國社會學者企德(B. Kidd)所著《大同書》(Social Evolution)中,介紹了馬克思主義的學說以及馬克思、恩格斯。李提摩太和蔡爾康譯介此書,在1899年2月至5月間,連續刊登在傳教士所辦的廣學會機關報《萬國公報》上。李提摩太本是英國傳教士,1870年來華,在中國活動達45年之久,多次插手中國內政,是一個典型的殖民主義者,卻在“推廣基督教義”間譯介了馬克思主義學說。

    1902年,《新民叢報》發表梁啟超《進化論革命者頡德之學說》一文,提及馬克思是“社會主義泰鬥”。1903年和1904年,在同一刊物上簡要地轉述了《資本論》的某些觀點。在此期間,外國學者論述馬克思的著作也逐漸被引進翻譯出版。在中國知識分子中,第一個譯介馬克思主義學說的首推趙必政。1903年2月,由趙必政翻譯的日本福井準造著的《近世社會主義》一書在資產階級維新派的出版機構廣智書局出版。該書在介紹社會主義思潮的同時,介紹了馬克思以《資本論》為代表的政治經濟學的主要內容,包括勞動價值論和剩餘價值論,他認為《資本論》是當代偉大的著作和社會主義的根據。書中摘譯了《共產黨宣言》最後一段話,還介紹了馬克思的許多重要著作,如《哲學的貧困》(當時譯為《自哲理上所見之貧困》)、《共產黨宣言》(當時譯為《共產主義宣言》)、《政治經濟學批判》(當時譯為《經濟學評論》)和《資本論》等。隨後,梁啟超、康有為等資產階級維新派代表人物更多地譯介馬克思主義的學說,他們所辦的廣智書局為翻譯出版馬克思主義學說作出一定貢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