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新聞學作為有一百多年曆史的學科,其發展有重要的理論基點。它成長、完善得如此迅速和這些理論基點密不可分。

    一、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聞學基本觀點

    馬克思和恩格斯既是無產階級革命導師、科學社會主義創始人,同時也是馬克思主義新聞學的奠基人。

    馬克思和恩格斯生活在資本主義蓬勃興起的時代,以英國為首的世界市場體係日漸完善。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他們不再局限於相對閉塞落後的普魯士,而是在長期的革命生涯中,形成了超越特定國家或特定民族的“世界”眼光。正是這種眼光,使他們構建的理論體係大氣磅礴,他們闡發的新聞思想可謂高屋建瓴。

    馬克思和恩格斯具有極強的理論思維能力和傑出的才華。有人曾經這樣評價馬克思:“馬克思博士——他可以說是我所崇拜的偶像——還是個十分年輕的人(至多不過二十四歲左右)。他將給中世紀的宗教和政治以致命的打擊。他既有深思熟慮、冷靜、嚴肅的態度,又有最敏銳的機智。設想一下,如果把盧梭、伏爾泰、霍爾巴赫、萊辛、海涅和黑格爾結合為一人——我說的是結合,不是湊合——那末結果就是一個馬克思博士。”實際上,這個評價用在恩格斯身上也並不過分。

    當然,僅僅有較高天分還不足以成就馬克思和恩格斯作為馬克思主義新聞學學科奠基人的曆史地位。事實上,馬克思和恩格斯都是非常勤奮刻苦的。他們集中精力研究了那個時代人類最傑出的智慧成果——空想社會主義、法國啟蒙思想和德國的古典哲學。在仔細甄別精粗真偽的基礎上,馬克思和恩格斯吸取了其中的精華和營養,並予以創新和發展,構建了科學社會主義的龐大體係。從此,馬克思主義新聞學的指導思想和理論依據被確定下來。

    除此之外,馬克思和恩格斯在馬克思主義新聞學方麵的成就如此卓著,還與他們長期的新聞實踐分不開。馬克思和恩格斯幾乎一生都在與新聞工作打交道。恩格斯年僅17歲時已經開始向報刊投稿了。馬克思大學畢業後就參加了《萊茵報》的創辦工作。在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同努力下,《萊茵報》僅僅用了一年的時間就成為德國和歐洲十分有影響力的報紙。馬克思一生參與的報刊還有巴黎的《前進報》(1844年),《德意誌——布魯塞爾報》(1847年),《新萊茵報》(1848-1849年),《紐約每日論壇報》(1852-1861年)等等。恩格斯則是《新萊茵報》、《新萊茵報·政治經濟評論》的編輯,是《德意誌電訊》、《知識界晨報》等報刊的撰稿人,是《萊茵報》、《北極星報》的通訊員,是《德意誌——布魯塞爾報》、《雅典娜神殿》等報刊的記者,是《派爾——麥爾新聞》、《軍事總匯報》等報刊的專欄作家,是各國社會主義報刊和黨報的指導者。在這些新聞工作實踐中,馬克思和恩格斯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熟悉了新聞行業的運作慣例和規律,為他們的新聞思想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一)新聞起源觀

    新聞從何而來,如何產生,這是新聞學的一個基礎問題。作為曆史唯物論的堅定信仰者,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人類的生存需要衣、食、住、行,物質生產活動是人類一切活動的基礎。因此,信息或新聞的產生、傳播、交流在馬克思和恩格斯那裏,就絕不是憑空的、無條件的,而是依附於人類最根本的活動——物質生產資料的生產實踐。隨著生產的發展,社會分工的細化,新聞(或信息)傳播才可能逐漸獨立出來。

    就具體的新聞(而非新聞產業)而言,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事實的變動對新聞能否產生有著決定性的影響。新聞事實的多少,直接影響新聞的多少,即所謂新聞有淡季和旺季之分。1842年,恩格斯向《萊茵報》的編輯報告:由於大學放假,“這裏實在沒有什麽可以報道的。上帝可以作證,現在,正如這裏的人們所說的,已經進入了通訊員的淡季。什麽新聞也沒有,確實沒有。”馬克思在1859年也因類似原因向他供職的《紐約每日論壇報》解釋:“你們當然知道德國有句諺語:‘如果周圍空無一物,皇帝也失去自己的權力。’既然連皇帝這樣的大人物都受這條空無一物的規律的支配,本報通訊員當然更無法逃避這條規律了。如果沒有什麽事情,就沒有什麽可說的。這就是那迫使我好幾個星期停止從‘精神之都’、從這個即使不是世界力量的中心至少也是‘世界精神’的中心寄發通訊的極重要的原因。”這樣的論述,談的都是關於新聞起源的問題。

    新聞業產生後,如何發展,動力何在?馬克思和恩格斯在闡述自己的“交往”觀念時回答了這個問題。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19世紀的世界,(大工業)“創造了交通工具和現代化的世界市場……從而使流通加速(發達的貨幣製度)、資本集中。……它首次開創了世界曆史,因為它使每個文明國家以及這些國家中的每一個人的需要的滿足都依賴於整個世界,因為它消滅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國的孤立狀態。”可見,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商品經濟、資本主義的發展是“交往”超越局部、走向世界的關鍵因素。同時,我們知道,馬克思和恩格斯所使用的交往觀念,是和生產力、生產方式、社會曆史的發展以及社會形態的變化等概念聯係起來的。例如,在《資本論》第二卷有一段話:“交往工業,它或是真正的客貨運輸業,或者隻是消息、書信、電報等等的傳遞。”這裏的“交往工業”一詞明顯含有兩方麵內涵,即物質運輸和精神傳遞。因此,作為“交往”一部分的精神交往即信息傳遞(包括新聞業發展),也是依賴於商品經濟和物質生產實踐的發展。事實證明,馬克思和恩格斯的這個論斷十分精辟。眾所周知,歐美的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產生最早,發展最快,而真正意義上的新聞產業恰恰也是在歐美產生最早,發展最為迅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