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馬克思主義作為理論指南

    中國化的馬克思文藝理論建設,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文藝學,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內容。文藝學的發展離不開具體的社會與時代環境,它總是特定社會與特定時代的產物。所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文藝學,首先要從其適應社會整體發展趨勢的現實必要性出發。

    鄧小平在對中國現實社會進行科學考察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江澤民又進一步闡述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標和基本政策,強調三者有機統一的關係。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作為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突出重視。它與一般文化的根本區別表現在指導思想和方向的不同,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發展方向。這是由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具體國情所決定的。文藝學的建設毫無疑問也不能脫離這一現實國情,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之一,必須遵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導原則。正如江澤民在第六次文代會上的講話中所說:“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毛澤東思想在新的曆史條件下的繼承和發展,是當代中國發展了的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黨在新時期各項工作的根本指針和中華民族振興的強大精神支柱。”從這一意義上說,建設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文藝學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內容,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文藝學具體領域的實際應用和發展。通過馬克思主義文藝學的建設和發展,將會促進整個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發展,“為建設高度發展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作出積極的貢獻”。

    建設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文藝學,是文藝學自身建設與發展的必然要求。新中國的文藝學體係建設始終是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占主導地位,但其中也經曆了曲折的發展過程。長期以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被定於一尊,甚至將其越來越機械化、教條化地理解和堅持,罷黜百家,排斥不同意識形態的其他理論學說,以至於扼殺了馬克思主義文藝學的生命力。新時期隨著思想上的解放、理論視野的開闊,人們對馬克思主義文藝學開始進行反思。反思的極端又出現否定馬克思主義文藝學的傾向,提出毛澤東文藝思想中蘊含著頗深的反美學傾向,是“非科學”的,斷言毛澤東文藝思想已經“終結”,成了“沉重遺產”,認為“有誌者畢竟已努力走出其陰影”,不應對它隻作“局部性修正”,應該將它“總體性推倒”。這種全麵否定馬克思主義文藝學的思潮在20世紀80年代末達到極致,但很快就在理論界的批判聲中銷聲匿跡。馬克思主義文藝學所走過的否定之否定的曲折曆程說明,它既不能固守一成不變的教條機械地堅持,更不能武斷地采取虛無主義的態度全麵否定。結合新時期具體文藝實踐,堅持與發展馬克思主義文藝學,從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文藝學體係,應是未來文藝學發展的自身要求和必然趨勢。

    建設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文藝學,是促進社會主義文藝創作繁榮發展的重要條件。文藝理論需要建立在一定文藝創作實踐經驗總結的基礎上,而文藝創作的繁榮同樣離不開科學的文藝理論指導。在文藝理論的各種學說流派中,許多理論往往會從不同方麵在不同程度上對文藝創作提供有益的啟示,如表現主義理論對創作主體中直覺因素的重視,精神分析學說對人的潛意識作用的探究,接受美學對作為接受主體的讀者的關注,形式主義流派在文藝的形式技藝及語言學方麵的研究等等。但應該看到,這些理論在對文藝現象的本質揭示和宏觀把握、整體把握上都存在明顯的片麵性、局限性。馬克思主義文藝學則不同,它強調文藝反映現實的本質屬性,但又充分重視對文藝的審美特點及其獨特藝術規律的把握,既尊重藝術家的創作自由與創作個性,又特別強調文藝在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的地位與作用,提倡藝術家樹立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在這個崇高的事業中,文藝發展的天地十分廣闊。不論是對於滿足人民精神生活多方麵的需要,對於培養社會主義新人,對於提高整個社會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文藝工作都負有其他部門所不能代替的重要責任。”從總體上來說,它對促進我國社會主義文藝創作的繁榮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同其他各種不同形態的文藝理論相比較,馬克思主義文藝學仍然是迄今唯一科學的文藝理論學說。

    二、建設中國特色的文藝理論

    (一)馬克思主義文藝學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

    在充分認識建設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文藝學的必要性之後,還需要進一步弄清什麽是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文藝學。這不僅僅是一個理論範疇的問題,同時也是一個涉及馬克思主義文藝具體實踐的現實課題。因為對基本內涵的不同理解與把握,將會直接影響到對有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文藝學體係的具體建設。

    江澤民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指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為目標,發展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這就要堅持用鄧小平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教育科學文化水平;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重在建設,繁榮學術和文藝。建設立足中國現實、繼承曆史文化優秀傳統、吸取外國文化有益成果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這段話對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基本內涵作了精辟的概括,同時也為我們把握有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文藝學的基本內涵提供了指導性思路。

    建設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文藝學,就是以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毛澤東文藝思想和鄧小平文藝思想為指導,結合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文藝發展的具體實踐,並繼承古代文藝思想的優秀傳統和吸取外國文藝理論的有益成果,建設立足中國文藝實際、適合中國國情、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服務的馬克思主義文藝學。我們認為,準確把握有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文藝學的基本內涵,需要特別注意它的三個基本特征。

    第一,建設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文藝學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文藝觀與方法論,體現科學性特征。這是有中國特色的文藝學的本質特征。文藝理論在具體研究上可以有不同的方式或途徑,可以選取不同的領域或視角,但作為完整的體係來說必須有以之作為理論基礎的基本文藝觀和總體方法論。如果在文藝現象的整體把握上背離馬克思主義的文藝觀與方法論,那就談不上馬克思主義文藝學體係,中國特色也很難體現。例如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毛澤東的能動的認識論和反映論、鄧小平強調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實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區別於文藝研究的具體方法,而又對具體的文藝研究具有總體指導意義,無疑應成為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文藝學的基本方法論。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