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澤東文藝思想概說

    毛澤東的文藝思想,不僅係統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藝觀,而且在與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科學地總結了中國文藝史的經驗,對中國的新文化和新文藝進行了理論概括和開拓,成為中國新文藝的理論基礎和行動指南,極大地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庫。

    1936年11月22日,毛澤東在全國性文藝團體——中國文藝協會成立大會上,對“蘇維埃文藝”進行了高度概括和總結。毛澤東說:“今天這個中國文藝協會的成立,這是近十年來蘇維埃運動的創舉”,因為“中國蘇維埃成立已很久,已做了許多偉大驚人的事業,但在文藝創作方麵,我們幹得很少”,“過去我們是有很多同誌愛好文藝,但我們沒有組織起來,沒有專門計劃的研究,進行工農大眾的文藝創作”。他指出:“過去我們都是幹武的,現在我們不僅要武的,我們也要文的了,我們要文武雙全。”這是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的需要。當時,上海文藝界關於“國防文學”和“民族革命戰爭的大眾文學”兩個口號的爭論,已經進行了多年。毛澤東這裏提出的“兩個發揚”,一方麵可以看做是對“兩個口號”的兼容並取;另一方麵,也可以看出對“民族革命戰爭的大眾文學”這個口號的傾向性。更重要的是,這裏包含了為工農大眾服務的思想,它標誌著毛澤東文藝思想開始形成。

    1942年,中共中央決定在延安楊家嶺召開延安文藝工作者座談會,進行一次文藝整風。毛澤東作了《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他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認真分析和科學總結了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中國革命運動的實踐經驗和理論成果,在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發展史上具有裏程碑的意義。作為中國新文藝影響深遠的綱領性文獻,《講話》的內涵既博大精深,又具體鮮明。諸如由文藝與生活的關係問題引申出文藝要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著名論斷;由文藝家與黨、革命、群眾的關係問題引申出文藝為人民大眾服務的著名觀點;由文藝批評的標準問題引申出政治標準和藝術標準批評理論等等,把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發展推向一個新的階段,同時也把毛澤東文藝思想的發展推向一個新的階段。

    1944年10月30日,毛澤東在陝甘寧邊區文教工作者會議上指出:“我們的文化是人民的文化,文化工作者必須有為人民服務的高度熱忱,必須聯係群眾,而不要脫離群眾。”如何做到這一點呢?他提出了兩條原則:一是要從群眾的需要出發,二是要尊重群眾的意願。這個關於文化統一戰線問題的專論,係統地總結和發展了文化統一戰線問題的思想觀點。

    1949年,毛澤東提出了兩條指導性意見:第一,“人民革命的勝利,人民政權的建立,是決定一切的”。這是因為,“如果沒有人民革命的勝利,如果沒有人民政權的建立,進步的文學藝術工作者就不可能有今天這樣的大團結,就不可能在全國範圍內和全體規模上獲得自己的發展”,而且“人民革命的勝利和人民政權的建立,給人民的文化教育和人民的文學藝術開辟了發展的道路”。第二,“我國是處在經濟落後和文化落後的情況中。在革命勝利以後,我們的任務主要地就是發展生產和發展文化教育。我們相信,經過你們這次大會,全中國一切愛國的文藝工作者,必能進一步團結起來,進一步聯係人民群眾,廣泛地發展為人民服務的文藝工作,使人民的文藝運動大大地發展起來,借以配合人民的其他文化工作和人民的教育工作,借以配合人民的經濟建設工作”。這裏的一個“主要任務”,一個“廣泛”,兩個“借以配合”,在建國之後的一段時間內,對文藝工作起了指導作用,是毛澤東文藝思想轉型期的標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