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之後,結合中國社會及曆史發展的情況,對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進行了創新和發展。毛澤東提出了要將馬克思主義在“各方麵作出合乎中國需要的理論性創造”。這一論斷的提出,為馬克思主義史學中國化提供了理論上的前進方向,同時,這也是馬克思主義史學在中國發展的必然趨勢和必然要求。毛澤東從理論上加以總結和概括,對於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中國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進一步推動了史學工作者對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的探索和發展。

    毛澤東對唯物史觀的許多內容和原理進行了創新。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關於曆史發展的動力其中一個重要的論述,就是人民群眾是曆史發展的推動力。延安時期,民主人士李健侯編寫了一部《永昌演義》,其中對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有所貶抑。毛澤東看了之後,給李健侯的回信中說:“實則吾國自秦以來二千餘年推動社會向前進步者主要是農民戰爭,大順帝李自成將軍所領導的偉大的農民戰爭,就是二千年來幾十次這類戰爭中極為著名的一次。”毛澤東通過對中國曆史發展演變規律的分析,認識到農民戰爭推動中國社會進步的重要作用。毛澤東通過對農民階級所處經濟地位的分析,進而得出了農民階級在政治上的革命性,從而在理論層麵上得出了農民階級是中國革命最廣泛的主力軍和無產階級最可靠的同盟軍的結論,從而解決了在中國農民占人口大多數國家裏革命力量的來源問題,不僅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中的人民群眾是曆史進步推動力的理論,還解決了中國革命的重要理論問題。這不僅是對馬克思主義的深化,而且在理論上更適合中國革命的發展要求,因而在理論上是重大的創新。這一創新是在堅持唯物史觀的前提下,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得出的科學結論。毛澤東還將這一結論作了更為精確簡練的概括,“人民,隻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曆史的動力。”

    此外,毛澤東對人民群眾的曆史作用,英雄人物的曆史地位以及階級鬥爭對社會的作用等問題都有過深刻的見解,而且這些理論在分析中國社會現實情況時,得出了許多正確的論斷,對中國革命的發展都有過重要的作用。這些論述對於解決曆史研究中的一些重大問題有很大的幫助和啟示。

    毛澤東對唯物史觀的傳承和創新,不僅僅體現在對馬克思主義史學曆史觀的改造和發展上,而且在唯物史觀的指導下,毛澤東對中國社會發展規律以及社會發展的特殊情況都做了深入的研究,從而得出了一些規律性的結論,形成了較為係統的認識,成為中國曆史學研究的指導思想,對馬克思史學中國化具有重要意義。

    毛澤東強調史學研究要重視唯物史觀的同時,還從唯物史觀的角度對曆史學研究做了許多論述。毛澤東認為,曆史研究的目的不能像乾嘉學者那樣為了考據而考據,而是要指導中國革命的現實,用來提高民族的自信心。在這種情況下,毛澤東提出要重視近代史以及中共黨史的研究。毛澤東強調曆史研究要“厚古薄今”,因而他提出要研究“近百年的經濟史,近百年的政治史,近百年的軍事史,近百年的文化史”,毛澤東還曾打算研究近代史。在毛澤東看來,近代史與現實關係密切,其中的經驗和教訓有很多是值得吸取的。

    毛澤東還強調曆史研究注重科學的方法。他說:“現在我們黨的中央作了決定,號召我們的同誌學會應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認真地研究中國的曆史,研究中國的經濟、政治、軍事和文化,對一個問題要根據詳細的材料加以具體的分析,然後引出理論性的結論來。”從認識事物的一般規律入手,根據曆史學的特點,提出了較為科學的史學研究方法,從曆史理論的應用,到曆史資料的收集以及最終結論的得出都貫穿著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這些論述,都是對馬克思主義史學方法論的重要的貢獻。此外,毛澤東還一直強調要用曆史主義的眼光來看待現實,看待曆史。“今天的中國是曆史的中國的一個發展,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的曆史主義者,我們不應當割斷曆史。”“中國現時的新政治新經濟是從古代的舊政治舊經濟發展而來的,中國現時的新文化也是從古代的舊文化發展而來的,因此,我們必須尊重自己的曆史,決不能割斷曆史。”

    另外,毛澤東也十分重視階級鬥爭在社會運動中的重要作用。他認為:“在階級社會中,每一個人都在一定的階級地位中生活,各種思想無不打上階級的烙印。”毛澤東運用階級分析法對中國近代社會矛盾進行了深刻的分析,得出了較為科學的結論。但是,毛澤東對唯物史觀的認識,後來又過於簡單和片麵,隻是強調了階級鬥爭的作用,“階級鬥爭,一些階級勝利了,一些階級消滅了。這就是曆史,這就是幾千年的文明史。拿這個觀點解釋曆史的就叫做曆史的唯物主義,站在這個觀點的反麵的是曆史的唯心主義。”將唯物史觀隻歸結為階級鬥爭法,這種觀點是不夠全麵和準確的。而且在建國後的一段時期,階級鬥爭成為曆史研究的指導原則,對曆史學的科學性造成了極大的損害,中國曆史學研究一度出現了以政治史、農民戰爭史的研究代替曆史總體的研究的現象。

    毛澤東作為一位政治家,關注曆史問題更多是為現實考慮的,但是對問題的分析卻是依據曆史學的規律,得出正確的結論,指導中國革命運動的發展,這些正確的結論也成為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與中國曆史研究相結合的典範。他通過對中國近代曆史和社會變遷的科學分析和總結,為中國革命製定路線、方針和政策。在革命發展的每一個階段,毛澤東都及時地提出了正確的戰略策略,指導中國革命的進程。而他的思想和戰略策略的提出,十分注重對曆史經驗的借鑒和吸收,從而得出了科學的論斷。

    毛澤東對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論述,是馬克思主義史學中國化的重要成果。毛澤東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分析近代以來中國社會性質的變化,並且得出了對中國近代社會發展具有規律性的認識,如對中國近代史發展線索問題的認識,認為中國近代社會的變化是:“帝國主義與中國封建主義相結合,把中國變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會的過程,也就是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過程。”這一過程深刻地揭示了中國近代社會的性質、社會主要矛盾以及革命任務。長期以來,這一論斷成為曆史學界研究中國近代史的指導思想。毛澤東得出這樣的結論符合中國近代社會發展的規律,而且也適應了革命的要求,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的成熟。

    1938年,毛澤東在《論新階段》中提出了“馬克思主義具體化”的要求,其實就是要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毛澤東也從原則內容到表達方式對馬克思主義進行了改造,從而更適合中國革命發展的需要。這就為馬克思主義史學中國化提供了理論上的指導。在此基礎上毛澤東還進一步對認識中國曆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認識中國曆史都作了一些論述,這些論述對於馬克思主義曆史學的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

    毛澤東所提出的馬克思主義具體化以及對曆史學的研究任務的論述,從曆史哲學的層麵上為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在毛澤東之前的有些馬克思主義史學家雖然也提出了馬克思主義要形成中國特色,但是這種認識並沒有得到普遍的認同。20世紀30年代末40年代初,毛澤東提出的一些關於曆史學的認識,解決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中國發展的階段性的關鍵問題,從理論上明確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發展趨向,對於馬克思主義史學中國化有很大的指導作用。

    毛澤東正是有了極為廣博的曆史知識,使得他對中國社會的現狀了解得更加深入和透徹,這為他領導中國革命取得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另一方麵,正是具有良好的史學修養,所以他才能夠對馬克思主義史學中國化作出貢獻,從理論上對馬克思主義史學在中國的發展提出了很多有見地的論述,同時他也親身實踐,用唯物史觀研究中國的社會變遷,得出了科學的結論。

    毛澤東對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而且毛澤東關於馬克思主義史學的許多論述,對於今天進一步深化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以及推動馬克思主義史學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